卞氏璧难售,渊明琴本喑。
自炫亦可丑,三献机转深。
无弦避俚耳,举世谁知音。
所以古达士,万事何容心。
勿学卞氏璧,请事渊明琴。
感古十首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和把握。解答时,注意结合全诗的意思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卞氏璧难售,渊明琴本喑”意思是:卞氏的美玉难以卖出,陶渊明的古琴原本是哑的。“自炫亦可丑”意思是:自己炫耀也可以丑陋的,“三献机转深”意思是:三次进献却总是被退回。“无弦避俚耳,举世谁知音”意思是:没有弦音去迎合那些俗人的耳朵,普天下又有谁能理解这美妙的声音呢?“所以古达士,万事何容心”意思是
感古十首 管蔡厄周公,陈蔡厄夫子。 圣人于此时,所俟惟一死。 弦歌乃自知,赤舄亦几几。 未明周孔心,道统安所恃。 天苟丧斯文,坠地扶不起。 注释: 1. 管、蔡:指春秋时期的管叔、蔡叔,是周武王的亲兄弟,后来因叛乱而受到惩罚。 2. 弦歌:指弹琴唱歌。 3. 赤舄(xí):古代的一种鞋。 4. 周孔:指周公和孔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 道统:指儒家思想传承的体系和秩序。 6. 天苟
【注释】1.豫让: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2.智伯头已漆:智伯被赵襄子杀死,赵襄子砍了智伯的头颅涂上了漆。3.报仇须及晨:报仇要在天亮以前。4.安用诈行乞:何必靠装疯卖傻来骗取别人施舍?5.饮器骨已枯:指喝的水和吃的饭都已经没有了。6.癞哑特小术:指智氏家族已经灭绝,没有后代可继。7.壮士死于义:壮士为正义而战死。8.万死奚足恤:即使有千死万死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赏析】此诗是作者感于时事而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相如归全璧,范增撞玉斗:这句话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为了燕国的存亡,刺杀了秦王。他带着燕国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但秦王没有接受。于是,荆轲拔出剑刺向秦王,秦王被刺死。这个故事中的相如指的是蔺相如,他是赵国的大臣,为赵王取回和氏璧(一块宝玉)。而范增则是项羽的谋士
注释: 感古十首:指《感遇诗》十首。 共工触不周:传说上古时,共工与祝融争为天子,怒而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地维崩溃,天倾西北,地缺东南,故有“天地不交”“水土流失”之说。 荆卿悲易水:荆轲悲歌于易水边,壮士赴国难。 所遭虽异时:遭遇虽然不同时代。 等为血气使:等于是受血气驱使的亡国之臣。 争帝力已穷:争夺帝位已经没有希望和力量了。 报怨反害己:报复仇怨反而害了自己。 一为狂夫愚,一为刺客靡
【注释】 感古十首:指《感遇》诗组。四皓:指汉初四位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贤人,即东园公、甪(lù)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商山:在今湖北境内。子陵:指汉高祖时著名隐士,即张良。严濑:指严光故居,位于浙江桐庐县。清致,高洁的志趣;狂奴,放达不羁的人。 【赏析】 此为《感遇》组诗之一。诗人以四皓、张良为例,说明隐者并不是真正隐遁避世,他们虽身隐于山林,但心却依然与世俗相通
范蠡泛五湖,子房从赤松。 感念历史中两位伟人,一个是商朝的范蠡,另一个是汉朝的张良,他们都是功成身退,选择隐逸生活的智者。 功成乞身退,明哲保令终。 当一个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可能会选择隐退,以保全自己的名节和声誉。这种选择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 彼美二丈夫,世异辙则同。 在古代社会,有许多像范蠡、张良这样的智者,他们虽然时代不同,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却是相似的。他们都追求高尚的境界
以下是对《感古·惠连梦春草》逐句的解读以及注释: - 诗句:惠连梦春草,江淹梦彩笔。 - 译文: 1. 惠连梦见了春天的草地,江淹梦见了彩笔。 2. 一梦何足凭,材名繇此出。 -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才华和梦想的看法。诗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完全依赖于梦境,而是需要通过实际的努力和学习来实现。这里的“材名繇此出”意味着一个人的才华和名声都是通过实际的行动和努力获得的。 - 诗句:读书三十年
【注释】 1. 感古:感怀古人,感叹古事。 2. 杜康精酒法:指古代的酿造方法,用杜康作原料酿制的酒。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师,传说他发明了酒。 3. 陆羽修茶经: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大师,他编撰了《茶经》。 4. 标致:指人的才德或品质、特点。 5. 劳吾形:指劳累我的身体。 6. 采薇及茹芝:采摘薇草和食用灵芝。薇草是一种野生植物,常被用来制作菜肴;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