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馆亲蚕后,宫房献茧初。
香缯争点画,彩缕竞垂舒。
皇后閤端午帖子
相关推荐
【赏析】 这首诗写皇后在端午佳节的赐帖。“川馆”是宫中的织造厂,“后”指皇后,即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杨玉环。杨贵妃因酷爱刺绣而闻名于世,她所织的锦缎被称为“太真锦”。此诗写的就是杨贵妃绣制的端午节赐帖。 首句“川馆亲蚕后,宫房献茧初”,说的是在端午节前,皇帝下诏令各州郡进贡上好的丝线,由宫内的织造作坊(川馆)进行精加工,然后制成精美的丝带,作为端午节的赐礼。“蚕后”即蚕事结束后
注释: 1. 楝叶迎新候:楝树的叶子象征着夏天的到来。 2. 菖花发美祥:菖花代表着吉祥如意。 3. 忧勤宣内则:忧勤表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宣内则是向内宣传的意思,这里指的是皇帝要关心国家大事。 4. 嘉宴助时阳:嘉宴指的是美好的宴会,时阳指的是春天的阳光。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要举办宴会来庆祝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诗,通过描绘楝叶、菖花等元素,表达了对夏日到来的期待和喜悦
【注释】 1. 灵艾:指端午节所插的艾草,用以辟邪驱疫。 2. 仙蓂(míng):指端午节所食的粽子,上面有豆沙、枣泥等馅料,其叶形似蓂草,故称。 3. 乾:指天,此处泛指皇权或国家。 4. 介:大。 5. 集:聚集。 6. 赏析:此为端午诗之佳作,首句写端午节习俗,次句写端午食俗,末句颂圣德,寄寓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的祝愿
我们来分析题目“皇后閤端午帖子”中的关键信息: 1. 皇后閤:这通常指的是皇宫的某部分,如内宫或皇后居住的区域。在这里,它可能是指宫中某个特定的地方,如内殿或后妃居所。 2. 端午帖子: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帖子则是古代的一种文书,常用于官方场合,用以传达某种信息或命令。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端午帖子,用以表达祝福和纪念。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测题目所描述的场景是
紫禁端辰昼漏长,朱陵生气盛南方。 长秋此日司阴教,皇极同时纳寿皇。 注释:紫禁皇宫的正午时分,天宫的时钟滴答作响,时间很长;朱陵之气旺盛,南方阳气最旺盛。在端午节这天,长秋宫内掌管阴教,皇帝同时接受寿皇的恩赐。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皇后閤端午帖子》。它描绘了端午节时皇宫内的景象和活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解析】 这是一首祝寿诗。“寿觞百福融甘露”,意思是寿酒斟满酒杯,祝福百福融入甘露。“宝索千祥镂彩云”意思是以宝物为纽带,千样祥瑞在彩云中显现。“五日永逢佳令节”意思是五月五日是长久的好时节。“亿年长奉睿明君”意思是万年常享英明君王的恩泽。此诗是唐代诗人徐夤所作,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端午节。 【答案】 译文:皇帝赐给皇后的寿礼,寿酒盛满酒杯,祝福百福融入甘露。以宝物为纽带
【注释】 皇后閤:指皇宫中。閤,宫门。 端午帖子:端午节的祝颂词。 香炉角黍传三楚:香炉和角黍都是端午节的祭品,相传起源于楚国。三楚,指战国时的楚国、吴国和越国。 丹篆灵符辟五兵:丹篆,指用朱砂书写的文字,用以祈祷神灵。辟,驱除。五兵,指兵器,这里指刀、剑等杀伐之物。 龟台仙药在:龟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仙药,指能让人长生不老的药物或方术。 河洲贤德保长生:河州,泛指水边之地。贤德
【注释】 ①皇后閤端午帖子:唐宋时,端午节有在宫中赐宴的习俗。皇后閤即内宫。 ②灵苗:指幼童,婴儿。三山药:相传神农氏采三株黄精以补人,因称“三山药”。 ③仙篆:指神仙所刻的符箓。六甲符:古代用六甲神名作符号,表示吉祥。 ④长秋洪算:指皇帝,洪算即大算。乾:天干之首。《史记·天官书》:“太一曰天根,其帝大丙,号曰云雨,为众水之本。” 【赏析】 诗写端午节的赐宴活动。
【注释】蕤宾:指蕤宾星;干气:五行中“乾”所对应之气。炎方:即南方,这里指中国。坤德:指坤卦的阴柔之德。成周:指周朝,这里用来形容子孙后代绵延不断。蔓衍:蔓延。绵长:延续不断。 【赏析】这是一首祝贺皇后端午节安康的诗。首句写五月五日是夏至,阳气旺盛,万物生长;二句写五月五日是农历六月初一,正是夏季盛时,气候炎热,但因为有“坤德”(大地之德)在,所以百业兴旺、万民安康
【注释】 皇后閤:宫廷。 端午(tiān w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楚粽”句: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纪念他而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祀。这里泛指粽子。雕盘:精美的盘子。九子香:相传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自尽时,其弟子怀着悲痛的心情,划船追到洞庭湖,不见其踪影,便把粽子投入江中以悼念他,后来人们为了怀念他,便把包着粽子的盘子叫做“雕盘”。 “彩丝”句:传说用彩丝系挂小物件可以避邪
注释: 1. 皇后閤端午帖子:在端午节时,皇后会发布节日的祝福或命令。 2. 玉切菖蒲细:用玉石制作的刀把菖蒲切成了细细的丝。 3. 金包黍角香:用金子包裹着黍角,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4. 年年庆佳节:每年都庆祝这个节日。 5. 燕衎侍君王:燕子翩翩起舞,侍奉君王。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端午节的,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场景和活动,表达了人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喜爱和尊重。诗中通过对节日用品的描述
宝篆烟轻绕,瑶台日正中。 等闲调玉瑟,聊助舜琴风。 注释: 宝篆:指香烟缭绕,如同篆字一般美丽。 瑶台:指神话中的仙宫,这里比喻美好的地方。 日正中:太阳正好高升在空中。 等闲:轻松地。 玉瑟:古琴名,象征美好的音乐。 舜琴风:舜帝的乐声,象征着和谐与美好。 赏析: 这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在端午节时创作的一首帖子诗。诗人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节日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
【注释】 重午:指端午节。閤:赐给。荣恩:皇帝对臣下加官晋爵的封赏。丝效茧:比喻工巧。 【赏析】 这首诗是唐德宗时,中书舍人李元纬为皇后所写。诗中以端午节赐百工衣服,比喻朝廷对百官的优遇。全诗用比喻手法来写,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韵味。 首句“重阳宫衣赐百工”点明题旨。“重阳”二字,说明这是在农历的九月初九日,也就是端午节那天。“宫衣”即宫廷里的衣服,这里指皇帝所赐的节日礼服。“赐百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词的内容情感。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联系题目要求作答。 第一句“辟邪不用符为佩”中的“辟邪”意为驱除邪恶,这里指端午节用艾草插门驱邪;“不用”是说不需要,这里指不用佩戴符箓
【译文】 三千名女子与群芳斗艳,她们共同收集百草良药。 她们愿东皇和西母都长寿无疆,永远像天一样长。 【注释】 皇后:指唐中宗的皇后韦氏。 閤:通“合”,聚集的意思。 帖子:指端午佳节所用的帖子。帖子,古代一种狭长的书信,多写在长方形的白绢上,用红笔书写,故又称“红帖”。 三千玉女:指天上的仙女。 群芳:指各种花草。 并蓄兼收:同时收藏。 百药良:多种良药。 咸:都。 东皇:东方之神,即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