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骚经手自抄,纫兰归计胜诛茅。
新蚕食叶将成茧,旧燕衔泥旋补巢。
菜老花随黄麦落,草长色与绿杨交。
一春过尽三之二,闲倚东风忆孟郊。
江行即事
相关推荐
读罢骚经手自抄,纫兰归计胜诛茅。 新蚕食叶将成茧,旧燕衔泥旋补巢。 菜老花随黄麦落,草长色与绿杨交。 一春过尽三之二,闲倚东风忆孟郊。 译文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读罢骚经手自抄”:指阅读完《离骚》之后,诗人亲手抄录了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 “纫兰归计胜诛茅”:用纫取兰草来比喻回归的志向远大,胜过了简陋的住所。 - “新蚕食叶将成茧”:新蚕在吃食叶子的过程中,渐渐变成了茧
【注释】 春信:春天的消息。 滔滔:水声。掩岸沙:淹没沙滩。 蒹葭:一种草,长在水边。 荡桨:划船。转山帆影斜:船帆随着水势旋转。 篙工:撑船的工人。烟树:烟雾缭绕的树木,指岸边景物。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作者乘船沿长江东下,沿途所见的风光和感受。首联写江行时听到的春来江水涨满、声音湍急的声响;颔联写江上所见,远处有座小城,近处渔人用竹笛声招唤过河的小船;颈联写江中景色
【注释】: 江行即事 睡起晴沙满,鸟鸣春树深。 天垂两岸白,云结半湖阴。 翻译: 江行即事:在江边行走时,看到的景象。 睡起晴沙满,鸟鸣春树深。 睡醒后,发现江边的沙土上满是细沙;清晨,听到鸟儿在春天的树林里欢快地歌唱。 天垂两岸白,云结半湖阴。 天空中,太阳光洒向大地,映照出两江两岸洁白无瑕的景色;天空中的云雾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半湖的阴暗区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边风景画
江行即事 江北径行处,春深始见花。 东风流水绿,短鬓照年华。 注释 1. 江行即事:在江边行走时所见之景。 2. 江北径行处:描述在长江北边的小路行走的场景。 3. 春深始见花:春天到了,花儿才渐渐开放。 4. 东风流水绿:春风和流水使得周围的景色变得生机勃勃,如同绿色。 5. 短鬓照年华:形容岁月如白发般迅速流逝。 译文 我在长江北边的小路上行走,春天到来,花朵才开始绽放。
【注释】: 1. 江行即事:江行,指乘船在江上航行。即事,即眼前所见之景或所感之情。 2. 远树(sù):远处的树木。 3. 挂青幢(chānɡ):挂着青色旗帜。 4. 开帆:指扬帆起航。 5. 碧窗:翠色窗户。 6. 杨花三月落:杨花,即柳絮。三月落,指柳絮在三月飘飞降落。 7. 白雪满春江:指春天的江水被积雪覆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景色的小诗。全诗以“江行”为题
【注释】 江行即事:在江上行途中即景。新柳:指刚刚发芽的嫩绿柳枝,也形容春天。萦:环绕。飞花:飘落的花瓣、花瓣儿。送客船:送别客人的小船。疏雨:稀稀疏疏的细雨。落日:太阳落山。挂长川:挂在长河上空。 【赏析】 “新柳”二句写春天景色。春风吹拂着新生的绿柳,柳条像丝带一样轻轻地环绕着春天的思恋之情。飞花随着小舟轻轻荡漾,送来了春天的消息。“飞花”二句是说柳絮和花瓣儿随小舟飘荡而去
注释: 秋天的傍晚,江湖水位渐渐下降,船槽也随之落低。江边曾经有高架的船只逐场停靠,如今却变得很低。低田的水泛滥成灾,经常导致庄稼歉收甚至绝收。现在要吃新鲜的食物,但因为劳动繁重而感到惧怕和担忧。 赏析: 《江行即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时分,作者在长江边观察水势和农田情况的情景。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紧扣“江行”和“即事”的主题,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诗句解释: 1. 渚鸥一一泛春声 - “洲鸥”即海鸥,常在江边飞翔,此处指江边的海鸥。春天到来时,它们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2. 江面烟消万里平 - 描述江面在春天变得非常平静,烟雾消散,视线变得清晰,仿佛可以看到万里之外的景象。 3. 花月故临扬子渡 - “扬子渡”指的是扬子江上的渡口,这里提到“花月”,可能是指春天的花朵和明亮的月光共同出现。 4. 布帆无恙润州城 -
【注】“湄”是江边的岸边。 译文:当春天来临,我远行在江边,挂起船帆开始航行。 日暖波空明,潮来风倒吹。 来船亦何速,去船亦何迟。 只争迟速间,安知非天时。 我生如乘舟,破浪长风随。 所恃惟忠信,履险皆如夷。 达人贵知命,世俗争先机。 终须登彼岸,奚问迟速为。 赏析:这是一首写诗人春江即景的诗。首联写春日江行,点出题旨。颔联写江行见闻,写春色、潮汐、风向,以景衬情。颈联对仗工整,写江行见闻和感慨
【解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作品。作者借江行所见所感,抒写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前四句是写景,后四句是抒情,景物与情思浑然一体。 “江水森无际”一句点出时间、空间,写出江水的辽阔,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舟行倚好风”一句承上启下,由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景观:顺风而行,船帆高挂。“好风”二字,不仅写出江行的顺利愉快,还暗含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照应了诗题中的“江行”,使诗题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