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蔚
【注释】 1.舟泊高良涧:在安徽宣城县。胡雨村,名尚志,字宗海,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表舅:指作者的岳父王士祺(字子真)。感成二律其二:指《感成二律》。感成,即感慨而成,这里指作此诗后的感受。二,这里指第二首。 2.十载:十年。终天恨:终身遗憾。 3.从戎:参军。志不群: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志向。 4.父执:对父辈尊长的称呼。父辈的熟人或朋友。 5.吊;慰问。严君:指严嵩。严嵩,字惟中,号介溪
【诗句释义】 1. 少小离乡久:年少时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 2. 良朋讯渺茫:好的朋友消息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3. 问名知戚谊:询问名字才知道是亲戚。 4. 话旧感沧桑:谈论过去的事情让人感到岁月变迁。 5. 世乱衡文贱:世界动荡,文人的地位低下。 6. 家贫作客常:家境贫穷,经常作为客人居住。 7. 年来慕投笔:近年来,羡慕放下笔杆子。 8. 愧怍嫁衣裳:惭愧地穿着嫁衣。 【译文】
潜川即景与吴三峰 霍瑞斋分韵得严字 久闻冶父称名胜,此日登临迥出凡。 西面晴云生远岫,一湖春水送轻帆。 渔歌互答青帘渚,积雪微寒白石岩。 我欲卜邻毛义里,遂初好署散人衔。 注释: 1. 久闻冶父称名胜:很久之前就听说冶父山(今安徽省马鞍山市)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2. 此日登临迥出凡:今天我终于登上了这个名胜之地,感到非常不同寻常。 3. 西面晴云生远岫:西边的天空晴朗,白云缭绕着远处的山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词的情感,注意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判断正误。其中赏析诗句包含的内容有: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情感体会等。 “过九公山”是第一联。这一句写的是诗人经过九公山的情景
诗句释义: 1. 捕蝗过句容武胜湖登周瑜将台望吴读庵:在句容的武胜湖捕蝗,途经周瑜的将台眺望吴国读书塾,湖面峙立着周郎(周瑜)拜将台。 2. 庵传吴帝读书塾,湖峙周郎拜将台:吴国的读书塾由庵传承,湖面矗立着周郎拜将台。 3. 三国战争今已矣,千秋遗迹尚雄哉:三国时代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但千年后留下的遗迹仍然雄伟壮观。 4. 山横句曲五花列,风卷平沙万马来:山脉横跨句曲,五花排列如画;风卷平沙
【译文】 茫茫尘沙起,龙舒旧战场。 而今空壁垒,往事付沧桑。 白骨迷衰草,忠魂陨夕阳。 登高望先泽,涕泪满征裳。 【注释】 - 莽莽:形容尘土飞扬,无边无际。 - 龙舒:指龙山的南麓,这里借指战场。 - 壁垒:古时军队的防御设施。 - 沧桑:世事变迁。 - 白骨:指战争中阵亡士兵的尸体。 - 衰草:指枯萎了的草。 - 忠魂:忠诚而英勇的灵魂。 - 登高望先泽:登上高处远望先祖留下的遗迹。 -
春到群山碧四围,江南王谢已全非。 可怜同是营巢雁,更向谁家门巷飞。 注释:春天到来时,群山环绕着一片碧绿,曾经的江南贵族王谢已经不存在了。可惜的是,我们这些燕子也成了营巢的鸟儿,却不知该飞往何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首句“春到群山碧四围”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美丽景色,群山环绕着一片碧绿的春天。第二句“江南王谢已全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注意语言组织要清晰,条理要分明。 “客游容易又东风,夹道桃花马映红”的意思是:客人出游容易得很,春风又送来了阵阵花香,夹道的桃树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两句是写诗人游览归来时春意盎然的景象。 “独上凤台峰上望,故乡只在白云中”的意思是:独自一人登上凤台山之巅眺望
【注】“湄”是江边的岸边。 译文:当春天来临,我远行在江边,挂起船帆开始航行。 日暖波空明,潮来风倒吹。 来船亦何速,去船亦何迟。 只争迟速间,安知非天时。 我生如乘舟,破浪长风随。 所恃惟忠信,履险皆如夷。 达人贵知命,世俗争先机。 终须登彼岸,奚问迟速为。 赏析:这是一首写诗人春江即景的诗。首联写春日江行,点出题旨。颔联写江行见闻,写春色、潮汐、风向,以景衬情。颈联对仗工整,写江行见闻和感慨
少小离乡久,良朋讯渺茫。 问名知戚谊,话旧感沧桑。 世乱衡文贱,家贫作客常。 年来慕投笔,愧怍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