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虽老矣心弥壮,义必为之世所谙。
新着绣衣行殿内,又骑骢马使淮南。
升堂避席非常礼,就室迂身共燕谈。
更问熊熊与老老,应咍稚女拜而参。
上林殿院次公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全诗分为八句,每句都蕴含深意。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 上林殿院次公 身虽老矣心弥壮,义必为之世所谙。 新着绣衣行殿内,又骑骢马使淮南。 升堂避席非常礼,就室迂身共燕谈。 更问熊熊与老老,应咍稚女拜而参。 - 注释: 身虽老矣心弥壮,义必为之世所谙。 - 译文: 尽管我年老了,但我的心志依然壮健,为正义而奋斗是我一生的追求。
诗句释义: 1. 上林殿院次公 - 指诗人在上林殿的庭院中暂住,这里“次”是暂时的意思。 2. 所至官曹不苟拘 - 每到一个地方,他不会随意拘束,对官员的态度很宽松。 3. 皓首积成高世义 - 到了晚年,他的高洁的品格已经积累成了很高的声誉。 4. 赤心倾在逆鳞书 - 他将一颗忠诚的心倾注在了对皇帝的忠诚上,即使面对危险也不会退缩。 5. 温如冬日人之望 -
【解析】 “上林殿”句——指作者任上林令时。 “衰翁”句——指已年过半百。 “活到”句——活不到六十岁。 “未死”句——没有死,但活不了多久了。 “西庵”句——指在寺庙里闲坐。 “南郭”句——指在路上遇到大官车驾。 “淮东使者”句——指曾与自己同游的淮东县令。 【答案】 译文: 上林殿院里和公一起闲坐, 年过花甲的老头儿胡须斑白。 能活到今年六十多岁就谢天谢地, 此生的难处是写不了救饥的文章。
【注释】 上林殿院次公:上林殿,指唐代的上林苑。次公,即李邕,唐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左丞相。 老身如坐白云山,人日登高我自闲。 “老身”二句:说自己如同在白云山上,在重阳节登高时,自己感到非常悠闲自在。 莫道此心无乐事,未知何日有愁颜。 “莫道”二句:不要说我心里没有快乐的事,不知道何时才有忧愁的面庞。 月将寒影投书幌,菊遣秋香过竹关。 “月”四句:月亮将寒光洒在书幌上,菊花派来秋香越过竹关。
【注释】 上林殿院:指唐代的上林苑。次公:即张九龄。闭门老子卧游山:指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老子”是道家对人的尊称。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无为而治。这里用老子的典故,表示自己隐逸山林,不问世事。“卧游山”,指在山林中悠然自得地游览。 心去穿云身自闲:指心境超脱,可以自由自在地漫游。“心去”,指心灵飘然远遁,不受拘束。“穿云”,指飞腾于云雾之上,形容高远。“身自闲”
诗句原文: 上林殿院次公老怀秋思各思山,绿发儿童事事闲。 感物但搔头上雪,呼人莫笑镜中颜。 译文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感叹岁月如梭,头发变白,而孩子们依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对比让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诗人也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变化,他轻轻地用手摸自己的头部,发现已经长出了白发。他提醒身边的人不要嘲笑自己的外貌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在上林苑院次公处所见到的一幅山水画。诗前半部分写画家描绘出山峦叠嶂、水清木秀的景色;后半部分则通过诗人的评说来表现画家的才华。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题画诗。 【答案】 译文:我三番五次地感叹,枉教人陪着你高唱《阳关曲》了,难道“诗仙”还要和樵夫作伴吗?那金刀刮尽了尘埃之气,玉水洗出了冰雪肤。我的干涸的胃已惭搜思竭,嗓子干得要裂开
【注释】 上林殿院次公:在上林苑的院落中,有位名叫次公的人。 两人外迹本相疏(外迹:外表;相疏:相疏离)何故孤孤为病夫:为什么你独自孤立无援,成了个病人? 未报已惭公面目(惭愧:因自己的卑下而感到惭愧):我还没有报答你的恩情,就已经感到惭愧了。 有情顾入我肌肤(顾:顾及;肌骨:人的筋骨和体肤):你却还顾及到我的骨肉之亲。 将身荷负嫌躯小(将身:承担重任;荷负:背负),引臂镌镕要骨粗(镌镕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林氏家藏万帙书 - 描述林氏家族藏书众多的情况,"家藏万帙书"意指林氏家中拥有大量的书籍。 2. 五船便可当五车 - 这里用“五船”比喻藏书之多,足以装满五辆车(古代一辆车通常能载物一车)。 3. 别顾客舟施坐榻 - 在客人的船上设置坐榻,为客人提供休息的地方。 4. 更谋官舫作行厨 - 在官府的船只中准备烹饪用具,为官员们提供饮食服务。 5. 写时教子烘青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