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碧如淀,染成秋浦愁。
长桥通驿道,危堞起朱楼。
荡桨谁家女,菱歌自风流。
江心雪浪涌,知解渡江不。
却羡云中雁,低飞过北州。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碧水碧如淀,染成秋浦愁。 这句诗描绘了秋浦河的碧水如同深蓝色的染料一样,染红了周围的环境,使得整个秋浦都笼罩在一片忧愁之中。这里的"碧水"指的是秋浦河的水,而"如淀"则形容了水的清澈程度,仿佛是深蓝色的染料一般。"染成秋浦愁"意味着这碧水如同染上了一层深深的忧愁,将整个秋浦都染得充满了忧伤的气氛。 2. 长桥通驿道,危堞起朱楼。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诗句及注释 - 此夕宿秋浦,萧萧古岸头。(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 解析:今夜住宿在秋浦,萧瑟的古岸头。 - 解释:今夜我住在秋浦,周围是萧瑟的古岸。 - 白云和月散,江水晴空流。 - 解析:白云散开月亮照耀,江水在晴朗的天空下流淌。 - 解释:白云散开,月亮照耀,江水在晴朗的天空下流淌。 - 不及水中鸟,随波上下游。 - 解析:连水中的鱼儿也比不上
诗句:水晚舟楫止,山寒猿狖稀。虽怜秋浦好,未敢濯征衣。 1. 注释与译文 - 译文:水面在傍晚时分变得宁静,小舟也停止了行驶,群山在寒冷中显得稀疏,猿猴的叫声也渐渐稀少。虽然我深深喜欢这秋浦的美景,但我还是不敢去清洗我的征衣,因为我害怕这美丽的景色会因为洗涤而消失。 -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浦(今安徽贵池西)的所见所感。“水晚舟楫止”描述了傍晚时分水面的宁静和船只的停驶
霜落荻洲晚,水残鱼市衰。 唯逢采荷女,素手理轻丝。 注释与赏析: - 霜落: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霜降之后,荻洲上显得格外寂静和冷清。 - 荻洲晚:荻洲在霜降时节显得更加凄凉和萧瑟。 - 水残:暗示了市场交易的结束,鱼儿市场因天气而衰败。 - 鱼市衰:进一步强调了季节更替对渔业市场的影响,市场因寒冷而衰落。 - 采荷女:描述了一个在荷花池边劳作的女子,她的动作是“理轻丝”,即整理着轻薄如丝的荷叶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艺术手法和赏析如下: 1. 创作背景: -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的创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这期间,李白再次游览了秋浦地区,因此这首诗可能是他游历秋浦期间所作。 2. 主题: - 此诗以秋浦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通过描绘秋浦的山川风物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水有锦驼鸟,山多杜宇花。扁舟投夜泊,来自长风沙。 注释: 水有锦驼鸟,山多杜宇花。 这是第一首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水中有锦驼鸟,山上有杜宇花的景象。 扁舟投夜泊,来自长风沙。 这是第二首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夜晚在船上休息时的情景,以及船来自长风沙的地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山水风光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白猿母子戏月的描写
秋水适弥漫, 宁分马与牛。 酒楼翻擅价, 不当白狐裘。 注释: 秋水泛滥,无边无际,无法分辨马和牛。 酒楼里的美酒价格高昂,但那件白色狐狸皮大衣不值得拥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秋浦歌十七首》中的一首。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秋浦北望奇峰秀,参天九峰如画中游。 谪仙之客名作碧莲枝,诗情画意两相宜。 注释: - 秋浦:地名,今安徽贵池西。 - 北望:向东眺望,向北远观。 - 参天:高大,高耸入云。 - 九峰:形容山峰多,像九个山峰一样。 - 奇峰秀:形容山峰奇特秀丽。 - 谪仙:古代指被贬谪为仙人的人,这里泛指有才华的人。 - 碧莲枝:比喻诗人的作品像碧绿的莲花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万丈水车岭,还如九叠屏。 北风来不断,六月亦冰生。 注释: 万丈水车岭,宛如九层叠嶂的屏风。 北方的寒风吹来,即使盛夏时节也有冰雪产生。 赏析: 这是一首模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风格的七言律诗。首句“万丈水车岭”,通过“万丈”这一夸张手法,描绘出水车岭之高大雄伟;“还如九叠屏”则进一步以屏风比山峦,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水车的壮观景象。 次句“北风来不断”
舍楫乘蓝舆, 十里穿松林。 悲风西北至, 千千龙凤吟。 史君如杜牡, 方有爱山心。 - 诗句释义 1. “舍楫乘蓝舆”:离开了船(楫)乘坐了马车(舆)前往秋浦。这里的“蓝舆”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马车。 2. “十里穿松林”:在松林中行走了大约十里。这里描绘了秋浦周围松树林的茂密景象。 3. “悲风西北至”:感受到西北方向吹来的悲凉之风。这里的“悲风”可能指的是秋天的萧瑟气息。 4. “千千龙凤吟”
齐山一百洞,咫尺接危梁。雨过频登望,逼人松桧香。 此诗描绘了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比喻,将秋浦的自然景色和生态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地域之中。诗中的自然意象,如白猿、松桧等,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赏析: 首句“齐山一百洞,咫尺接危梁”便勾勒出一幅秋浦地区群山连绵、洞窟密布的景象。其中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赏析诗句与翻译,理解情感表达 1. 清溪十里岸边景 - 描述地点与景色 - 描绘自然之美 - 体现诗人对自然之爱 2. 芦花八月天边霞 - 描绘时间与环境 - 展现秋天色彩之美 - 反映诗人感慨之情 3. 不惜锦袍湿水波 - 表现诗人冒险精神 - 体现友情深厚 - 展示不畏艰险决心 4. 应须棹钓船泛舟 - 描述活动与场景 - 反映诗人游历心情 - 体现自由与放松 5.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赏析: 秋浦胜姑熟,白鹇无数飞。 谪仙如得句,须换一双归。 注释: 1. 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游历之地,以秀丽的山水风景著称。 2. 白鹇:一种珍稀鸟类,以其羽毛洁白而闻名。 3. 谪仙:古代对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的美称,此处指李白。 4. 句:诗歌中的诗句。 5. 需:如果、假设之意。 6. 双:指一对。 7. 归:指回归或归还之意。 8. 赏析
```md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老谢夺秋景,横卷披云烟。 寓目不知远,何须家辋川。 注释: - 老谢:这里可能指代诗人自己。 - 夺:获得,取得。 - 横卷:展开。 - 披云烟:描绘云雾缭绕的景象。 - 寓目:放眼望去。 - 不知远:不觉得远。 - 何须:何需。 - 家:居住。 - 辋川: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是李白的家乡。 赏析: 此诗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十七首》之一
以下是对《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的逐句解读: 1. 镜潭弄秋月: - “镜潭”通常指清澈如镜的潭水,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风景点或自然景观。“弄秋月”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一个地方观赏秋月的场景。 - 整句诗通过“镜”“弄”两个动词,营造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澈见底、月光洒落的美丽环境中。 2. 始知秋兴长: - “秋兴”指的是因秋天到来而产生的感慨和思绪
半空紫微亭,玩月动经宿。 更待雨中来,林林看银竹。 注释:在高空中的紫微亭,赏月直到天色破晓。更期待着雨后的来临,欣赏林中的银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浦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首句“半空紫微亭”描绘了亭子的位置和高度,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第二句则通过“玩月动经宿”表现出诗人长时间欣赏月亮的意境。第三句“更待雨中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期盼
第一首 秋浦多胜迹,佳境在险绝。 昔闻广陵人,采画入江客。 兹游竟何事?烟波生钓楫。 古祠基平冈,竹影铺清壁。 海风吹雁来,潮回与心会。 寂寞还相忆,霜橘非时摘。 赏析: 本诗是作者追和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七,赞美了秋浦的自然风光。 秋浦即秋浦县,位于安徽省贵池市西南约30公里处,因境内有秋浦河而得名,秋浦河是长江支流,发源于天柱山北麓,自西向东南流经秋浦县至石台县流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