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小八娘弃我去,我生方始十三年。
如今七十零单五,生死途分竟杳然。
忆母
相关推荐
注释: 1. 忆母:怀念母亲。 2. 萧小八娘:即诗人的母亲,因排行第八而称“八娘”。 3. 弃我:抛弃了我。 4. 我生方始十三年:我出生时才刚刚过了十三个年头。 5. 七十零单五:七十岁了,虚岁为五十又五。 6. 生死途分:指生和死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或命运,此处指母亲去世后,我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 7. 竟杳然:最终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不再可知。 8.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来分析。“忆母”是全诗的主旨,诗人通过写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沉而持久的怀念和对母亲无尽的敬爱之情。 【答案】 译文: 独守沧州月夜,清冷的月光使胆寒。 倚靠栏杆情意绵绵,想起母亲泪满长衫。 感慨成千古事,忧思集万千端。 那堪听乌鸟,啼到五更残。 赏析:
【解析】 本句要注意“悬”是悬想、思念的意思,“贫有骨”是说贫穷而有志气。 【答案】 身在青山里,心悬白发前。 身在山中却念着母亲,心中牵挂着母亲,可见作者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身在山中却念及母亲,可见其思母之情之深;“白首”指头发变白,形容年老,可见其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饥来驱我去,老合抱孙眠。 饥饿迫使他离开了家乡去谋生谋食,而年迈的自己只能抱着孙子安眠,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习懒诗成癖
诗句逐句释义与译文 1. 手线缝衣欲问寒:这句子描述的是母亲在寒冷的冬日里,通过手线缝衣服来为子女送去温暖,询问他们是否感到寒冷。这里的“手线”象征着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注和照顾。 2. 慈颜时向梦中看:这句表达了母亲即使在梦中也总是牵挂着子女,希望子女能够健康快乐。 3. 世间尽道为官好: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观念,即人们认为做官是一种荣耀和值得追求的职业。 4. 天下无如别母难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忆母的原因;颔联写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常”“更”突出了时间之久远;颈联写自己的处境;末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特色的理解能力,以及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答案】 (1) 译文:慈母去世已经七载,我仍然是孤身一人。 (2) 无论天涯还是家乡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底事别离苦,忽当贫贱年”:这两句表达了对母亲离别的深切痛苦和突然遭遇贫困、卑贱的生活境遇。 2. “晨昏三载隔,梦寐五更连”:描绘了与母亲的日常生活被阻隔,无法相见的悲哀。 3. “老泪寒灯下,愁容暗镜前”:通过描述在寒冷的灯光下流泪和面对镜子时忧愁的面容,展现了作者因思念母亲而感到的孤独和无助。 4. “此冤无乃酷,焉得问高天”:这里的“此冤”指代对母亲的思念
诗句释义 1. 拜别慈帏一月馀:慈帏,指母亲的房间或母亲的怀抱。一个月多时间后,诗人再次离开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2. 堪怜弱质远驱驰:弱质,形容身体娇小、柔弱。远驱驰,形容远离故乡、外出奔波。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因离家远行而感到无奈和心疼。 3. 北堂萱草今安否:北堂,古代指母亲居住的地方。萱草,一种常见的花卉,常在母亲居所中种植,寓意母亲和家庭。这句话询问母亲是否安好
【注释】 1、忆母:怀念母亲。 2、湘阴:湘江在古代属湖南,这里指湖南的沅江一带。 3、思母泪:思念母亲而流下眼泪。 4、早暮洒湘阴:早晚都在湘江的北面或南面洒下相思之泪。 5、江天远:江水与天空相连,看不到边沿,所以叫“远”。 6、深:深远。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在异地的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的七绝。首句“频将思母泪”,直接点出诗人因思念母亲而频繁地流泪。次句“早暮洒湘阴”
译文 回忆母亲,她的头发依然如故,但身为人妇的我怎能忘记母亲的教诲。努力顺从我姑姑的愿望,害怕让慈母担忧。 早晨和晚上都遵循礼节,但我知道这些礼节并不熟练。想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谁说回家探望是件好事?反而让我满襟泪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念母亲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作为妻子的生活状态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 1. “钗裙犹未改,作妇岂忘箴。” -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萱阁暌违又一年: - 萱阁:指母亲的居室,萱草在古代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母爱。 - 暌违:分离,离别。 - 一年:表示时间,一年过去了。 - 译文:母亲居住的居室已经分别一年了。 2. 此中遥系正无边: - 此中:这里,指母亲的居所。 - 遥系:遥远的牵挂。 - 无边:没有边界,形容思念之深远和持久。 - 译文:在这远离母亲的居所,我无尽的思念像无边的大海一般深广。 3
诗句解析: 1. “忆母” —— 直接点题,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贫是儒家事” —— 这里使用了“儒家”一词,暗示了对母亲贫困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3. “难安为老亲” —— 表示因母亲的年老体弱而感到不安和担忧。 4. “遥怜负米客” —— 通过“负米客”这一古代称呼,形象地描绘了母亲辛勤劳作的辛苦景象。 5. “长作倚闾人” —— “倚闾人”指的是守在家门口等待亲人归来的人
【解析】 “忆母”,即思念母亲,这是全诗的主旨。诗人通过回忆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其一,首句“河广难杭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的意思是:黄河浩瀚无边,我难以渡过;不知母亲是否平安? 其二,第二句“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子泪更多。”的意思是:在昏暗中时常地想起亲人,只怕想念儿子的泪水更多。 【答案】 译文:黄河浩瀚无边,我难以渡过;不知母亲是否平安? 赏析:此乃作者自述思念母亲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理清诗歌的思路,然后逐句分析理解其意思。本诗前四句写母亲操持家务的辛劳,后四句写她教育子女的情况,最后两句写子女对她的敬爱。 首联“纺绩终无已”,织布机上不停转动着,织出的衣服都是布做的;“操家只此心”,操持家务只有一颗心,表现了母亲勤劳、辛苦。 颔联“衣装多布素”,衣服多是布的;“钗饰少黄金”,首饰少用金的,突出了母亲朴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