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忽过芦花浦。闲情便随鸥去。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危栏谩抚。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
鱼龙吹浪自舞。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惊凫自语。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台城路/齐天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和《齐天乐》均是宋代文学作品。这两首词分别出自两位词人之手,周邦彦的《台城路》与张炎的《齐天乐》。
《台城路》是宋代周邦彦所作,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荆州故人的怀念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日江边的画面,其中“半空河影流云碎,亭皋嫩凉收雨”等句,生动地勾勒出秋日景色的清美。词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体现了宋词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深邃与复杂。
《齐天乐》则是由南宋词人张炎所作,此词创作于北宋末年,正值金兵南侵之际。周邦彦五十二岁时,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起伏,曾在多个职位上任职,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张炎的《齐天乐》同样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通过对比清时与乱世,反映出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其作品常常蕴含着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这也是宋词的一大特色。
《台城路》与《齐天乐》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作,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作为读者,可以欣赏到宋代词人的高超艺术表现力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些经典词作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