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忽过芦花浦。闲情便随鸥去。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危栏谩抚。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
鱼龙吹浪自舞。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惊凫自语。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扁舟忽过芦花浦。闲情便随鸥去。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危栏谩抚。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

注释:扁舟忽然间渡过了芦苇丛生的河浦。闲适的心情就随着海鸥一起飞去。在水乡吹奏箫声,桥上问月亮的所在,西施现在哪里?危楼栏杆随意抚摸着,正在独自面对那辽阔无边的景象,半空中飘落着如霜的月光。湖面上的影子清晰明亮,洞庭湖的水波映照着广寒宫。

鱼龙吹浪自舞,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惊凫自语,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注释:鱼儿在水中跃起,波浪随风飞舞。远处好像有风吹动着波浪,像是听到雨声一样。夜色中天空高远,晴天里阳光灿烂,一片宁静而没有秋天的痕迹。惊飞的野鸭发出低鸣,还记得当年有人来访的时候。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就像回到了上古时代一般。

赏析:

《台城路·扁舟忽过芦花浦》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词人乘船经过芦花滩时所见之美景;下阕抒发对过去友人的怀念之情。全篇意境开阔,笔力雄浑有力,表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情怀。

“扁舟忽过芦花浦”:小船忽然驶过芦苇丛生的小河。“扁舟”,小船。“忽”,不期而遇的意思。“过”,通过。“浦”,水边。

“闲情便随鸥去”:闲适的心情就随着海鸥飞去。“情”,指作者的情感。“闲情”即闲散的情感。“鸥”,海鸥(一说为比喻自由奔放的情怀)。“去”,离去,指随海鸥而去。“便”,连词,表顺承关系。“随”,随着。“鸥”,鸟的一种,形似鸳鸯而有长颈和短尾。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水国的江面吹起了箫声,桥上的明月使人询问西子的住处,西子如今身在何处呢?“水国”:指江、河等水乡地区。“国”,泛指地区。“水国吹箫”,即水乡笛乐。“吹箫”,以管状乐器发出的悠扬音乐声。“西子”,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已平吴国,乃以西施善虞美人,献之吴王。”后因用“西子”代指美女或美人。“何许”,何处,什么地方。“问月”,即望月,望天象。“西子如今何许”,即问西施如今身居何处。

“危栏谩抚。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危栏”,即高高的栏杆,形容栏杆很高,可以俯瞰整个河流两岸。“谩”,“徒”的音讹。意思是徒然地。“独立苍茫”,指独自立于茫茫的江岸之上。“苍茫”,指广阔无际、茫茫苍苍的样子。“半空飞露”,指天上的露珠从高空落下,像雨点一样。“倒影虚明”,倒映在水面上的景物显得虚无缥缈,十分明亮。“洞庭”,即洞庭湖,中国湖南省中部的湖泊。“波映广寒府”,即洞庭湖水面倒映着广寒宫的影子。广寒宫,即传说中的宫殿名,传说它是在月球上建造的。“虚明”与“映”,都是反射的意思。“一色”,指湖水的颜色。“无寻”,没有踪迹可寻。 “秋处”:指秋天的季节。 “惊凫自语”,指惊飞的野鸭发出叫声。 “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指是否还能回忆起当年有人来访的情景。“来否”,就是是否到来的意思。“来”,动词。“否”,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此心游太古。”:美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就好像回到了上古时代一般。“太古”:远古的时代。《尚书·洪范》:“日月星辰历纬,谓之三光;五行谓之五事;水火金木土谓之四时;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谓之四时;东风曰暖德,西风曰凉德,南风曰杀德,北风曰寒德;中央曰温德;戊己分者土也;兑乾二宿,为经为常;甲乙同位为经为常;丙丁同宫为经为常。”这里借指上古的时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