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行秋,支筇背锦,顿怀清友。殊乡聚首。爱吟犹自诗瘦。山人不解思猿鹤,笑问我、韦娘在否。记长堤画舫,花柔春闹,几番携手。
别后都依旧。但靖节门前,近来无柳。盟鸥尚有。可怜西塞渔叟。断肠不恨江南老,恨落叶、飘零最久。倦游处,减羁愁,犹未消磨是酒。

【注释】

①千里:这里指溧阳和仇山村相距很远。秋:秋天。支筇(qióng):拄着手杖。锦:用五彩丝织成的绶带或衣服上的彩色花纹,这里借指绶带。顿:立刻。

②殊乡:分别的地方。聚首:相聚。清友:清雅的朋友。

③山人:隐士,这里指仇山村的隐居者。思猿鹤:思念猿和鹤,比喻怀念朋友。韦娘:唐代女子韦氏,因事流落江湖,为李白所爱。

④长堤:堤岸。画舫:有彩画装饰的船。花柔春闹:春天里花儿盛开,柳条垂拂。

⑤靖节: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田园,自号靖节先生。无柳:没有柳树。盟鸥:喻指结伴游山玩水的朋友。

⑥西塞渔叟:指西塞山一带的渔夫。断肠:极度悲痛的样子。不恨江南老:不因自己年老而感到遗憾。不恨,不因……而遗憾。

⑦倦游处:疲倦游玩的地方。减羁愁:减少了羁旅之愁。

【译文】

在秋天的夜晚月下吹笛寄情于仇山村溧阳友人 ——

我背着手杖拄着彩带,突然想起了清雅的朋友。虽然身处异地,依然喜爱吟诗,但诗作仍然瘦弱。隐士们不理解我思念猿鹤,反而笑问我妻子韦娘是否还在。记得当年我们在堤岸上划着彩绘的船,花儿开的时候春风也喧闹,你我多次手牵手共度美好时光。 ——

自从分别之后你我都还是那样,只有靖节先生的门楼前再也没有杨柳了。我们曾经约定结伴游山玩水的朋友,如今只剩下了西塞山一带的渔夫。即使如此,我也从不怨恨年华已逝,只恨那些落叶飘零得最久。厌倦了四处游玩,但酒却依然可以解忧。

【赏析】

《月下笛》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寂之情、对友情的眷恋以及内心的惆怅,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送别时的情景,第二段写分别后的寂寞,第三段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千里行秋,支筇背锦,顿怀清友”,诗人描绘了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他们相约同行在秋天的路上,各自拿着手杖拄着彩带,心中充满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然而,由于他们身处异地,彼此不能相见,只好通过书信来传递思念之情。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溧阳的所见所闻。他看到自己家乡的风景已经发生了变化,连靖节门前也不再生长柳树了。这是因为靖节先生一直居住在这个地方,他的门前自然不会有柳树生长。同时,他还回忆起与友人一起在长堤上划着彩绘船只的日子。那时候,春风和煦,花儿盛开,他们手牵手共度美好时光。

“别后都依旧”,这一句表明尽管他们分别后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是一切都还像以前一样。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不久之后,陶渊明辞去了官职,开始隐居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但靖节门前,近来无柳;盟鸥尚有,可怜西塞渔叟”,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认为,靖节先生的门楼下不再长满柳树是因为陶渊明已经离开了那个地方,而那些曾经与他结伴游山玩水的朋友也已经离开西塞山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了。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