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澄波,愁红换了,败荷零露。
凉蝉起舞。
自窥人,耿无语。
看花长记经游地,但衰泪、风前几缕。
怅哀鸿唳角,天涯残梦,旷望何许。
沙路。
空延伫。
甚落尽江枫,便成羁旅。
残春社燕,为谁花底来去。
砧声一夕催离别,奈凭到、危阑最苦。
酒醒后,又乱山,遮断不见愁处。

【译文】

太液池的碧波澄澈,红荷憔悴零落露珠。

凉风吹起蝉鸣起舞。

自怜无人窥见,默默无语。

曾经游览过的地方,如今看到凋零败落的荷花,不禁悲伤流泪,风前有几缕衰泪。

想起哀鸿悲鸣凄厉的号角声,遥远的天涯传来梦魂归去的声音,我多么想登上高处远望。

只有沙路空寂延绵。

为何落尽了江边的枫叶,便成了羁旅之人?

春残社燕,为谁在花下来去徘徊呢?

砧声一夜催人别离,无奈凭栏最是伤感。

酒醒后看见乱山重叠,遮住了视线看不见那愁苦之处。

【赏析】

《月下笛》是一首咏叹离别相思之情的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写离情别绪,情景交融,意境浑然。

词以“太液澄波”起头,勾勒出一幅深秋月夜图景。“月下”二字点题,又与首句之“月”字相呼应。“月下笛”,即指吹笛的人。笛声飘荡,勾起离情。“愁”字,既点明“笛”,又引出下文的离别之情。“红”、“荷”、“露”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秋夜,以及凄凉的心境。“凉蝉起舞”两句,描绘出一幅蝉鸣虫唱,草木萧瑟的幽冷画面。此二句,看似写景,其实寓含着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描写。

“看花”两句,写主人公触景生情。这里,“经游地”指曾与佳人约会之地,“衰泪”指泪水。昔日与佳人约会,欢娱之际,曾留下几多足迹。然而佳人已逝,物是人非,徒留“衰泪”,更添“风前几缕”的哀怨。此处,用一“但”字领起,将“衰泪”和“风前几缕”两个词语紧密相连,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悲痛。

“怅哀鸿唳角”两句,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悲愁。“哀鸿”,代指伤离的雁鸟,古人常以孤雁失群、哀鸣而飞喻人之孤独、流离。“天涯残梦”一句,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旷望何许”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惆怅之情。这几句,通过写景抒情,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由景入情。“沙路空延伫”一句,表现了主人公在送别的场景中久久不愿离去的心情。“甚落尽江枫”两句,则表达了主人公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时刻的感慨。“酒醒后,又乱山遮断不见愁处”一句,将离别的场面描绘得十分生动。“又”字和“见”字,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既表现了主人公对离别时刻的不舍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离别后的孤独和无助的恐惧之感。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情感抒发,表现了一个离别之人在深秋月夜中的孤独、哀怨和惆怅之情。词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凉蝉”“败荷”“残泪”“荒梦”等,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