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如花,凭谁占断,乱鸦无数。
西陂旧主,是承平位槐府。
风流偶点营邱笔,便无限秋光疑住。
想一门大雅,兰挥重起,韵事如许。
今古。
春申浦。
配一卷沧浪,别情难诉。
朝阳日影,白头延望何处。
尊开逸社闲评泊,问海上红桑是否。
更怜我、住锦官,明月夜绕无树。

诗句翻译:

月光下吹奏的笛子,寄给题于花近楼旧藏的宋牧仲红树秋鸦图,是白石体。

满山遍野的树木仿佛是盛开的花朵,谁能独占呢?乱糟糟的乌鸦无数。

西陂的旧主人,是承平位槐府。

风流的笔触偶然点到了营丘的美景,便觉得无限的秋光似乎驻足不前。

想象那一门大雅,兰挥重起,韵事如许。

古今。

春申浦。

配一卷沧浪,别情难诉。

朝阳日影,白发延望何处?

尊开逸社闲评泊,问海上红桑是否。

更怜我,住锦官,明月夜绕无树。

译文注释:
在月色之下吹奏的笛声,寄托给了题于花近楼旧藏的宋牧仲的《红树秋鸦图》,这是一首白石体的作品。
满山坡的树木仿佛是盛开的花朵,又有谁能够独占它们的美丽呢?乱糟糟的乌鸦飞过无数。
在西陂的旧主,就是承平位的槐府。
我的风流笔墨偶尔点到了营丘的美景,就感觉到无限的秋光似乎驻足不前。
想象那一门大雅,兰挥重起,韵事如许。
古今。
春申浦。
与一卷《沧浪》相配,难以诉说离别之情。
朝阳映照下的日影,白发人要向何处延望?
尊酒已经打开,逸社闲论,询问海上红桑是否还在生长?
更让人怜惜的是,我还住在成都的锦官城,明月之夜,周围没有一棵树。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作者的情怀与思绪。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万叶如花”形容树叶如花般美丽,而“凭谁占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美景无人能及的感慨。接着,诗人转向对历史的回忆,提到“西陂旧主”,指的是南宋时期曾经担任西陂(今江西南昌)长官的人物,这里可能是暗指宋代名臣文天祥。文天祥曾在任期间表现出高尚的节操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因此被后人誉为“承平位槐府”。

第三句“风流偶点营邱笔”,则是指辛稼轩自己的创作风格,如同古代名将诸葛亮在营丘(今安徽阜阳附近一带)指挥作战,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一样。这句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敬仰。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展开对自然和人事的思考。第四句“便无限秋光疑住”意味着秋天的景色如此美丽,以至于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有尽头。这里的“疑住”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来形容秋天的美好景色让人感到惊艳,难以忘怀。

第五句“想一门大雅,兰挥重起,韵事如许”则是对历史上大文豪们的赞颂。在这里,“大雅”一词常用来指代高洁、高雅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而“兰挥重起”则是指兰花再次盛开,象征着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和维护。

最后两句“今古。春申浦。配一卷沧浪,别情难诉。”中的“今古”表示时间的变迁,而“春申浦”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地名,位于今天江苏省南京市附近。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南京。整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在生活变迁的感慨。

“尊开逸社闲评泊”可以理解为在尊享之余,诗人还喜欢在逸社(也可能是某个文人社团)里悠闲地评论世事,而“问海上红桑是否”则是一种设问式的表达,可能是诗人对于远方事物的好奇或探询。最后一句“更怜我,住锦官,明月夜绕无树”,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