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幔兜香,星轺軴月,天涯多少离愁。
双照何时,枕中便是鄜州。
一笺燕子亲衔到,道相思盼断庚邮。
寄诃梨人影衣香,贴近温柔。
沈郎定也腰围瘦。
比宋家半臂,别样风流。
染透胭脂,深深曾护鸡头。
密将绣段传私语,好归来眉史仍修。
莫孤他摺晕斑痕,重熨薰篝。
【注释】
①学使:宋代地方行政长官,掌文教、学校、选举等事。按试:视察。鄜州:今陕西富县。休庵:指张休庵(1489—1535),字子高,浙江仁和人,明代文学家。《词苑丛谈》卷四:“公少有声名,为诸生时,即与杨维桢、徐渭辈相酬唱。”
②云幔:云雾缭绕的帷帐,这里指代帷帐里的香闺。
③星轺軴月:星轺,指官船;軴月,泛指月亮。这里指代官船在海上行驶的景象。
④双照:一作“两照”。即“双照”,双照,指夫妻二人相互照看。
⑤庚邮:信鸽传书,用古乐府中“望郎忆”的典故。
⑥诃梨:即诃黎勒,一种树名。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⑦宋家半臂:指宋代女子穿的半袖衫,又称“半臂”。
⑧胭脂:胭脂色,古代女子用以涂饰脸面的颜色。
⑨重熨薰篝:意谓将衣物重新熨烫。薰篝,用香熏过的木炭制成的火盆。
【赏析】
这是一首写妻子寄来红袜的词。词中的主人公是作者,他的妻子是学使夫人,也就是张休庵的妻子。学使是掌文教、学校、选举等事的地方行政长官。词中所写的离愁别绪,主要是由学使夫人写给远在他乡的丈夫的。全词上片描写了学使夫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下片则抒发了主人公的归乡之志。全词以抒情为主,兼有叙事的成分。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如“双照何时,枕中便是鄜州”,“染透胭脂,深深曾护鸡头”,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眷恋之情。
此词上片首句写“按试鄜州”,即巡视鄜州,交代了词题的时间与地点,为下文写情作铺垫。次句写学使夫人寄来了一双绣鞋给远方的丈夫做枕头用。三、四两句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妻子对自己的爱恋之情,“何时”,指什么时候能回来。“枕中便是鄜州”,意思是说,即使枕着这双绣鞋睡觉,也如同回到了故乡一样。这两句语言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丰富,既表现了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又流露出妻子对丈夫的一片深情。“一笺燕子亲衔到,道相思盼断庚邮”,写学使夫人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庚邮”,古时传递文书的一种方法,即用驿马传书。学使夫人亲自把信送到丈夫的住处,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寄诃梨人影衣香,贴近温柔”,写学使夫人把自己的画像寄给丈夫,希望能给他带来温馨的气息。“沈郎定也腰围瘦,比宋家半臂,别样风流”,“沈郎”,指晋代潘安,字安仁,美姿容,善容仪。《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辞吐警绝。于乱头胡服中极壮观也……”“宋家半臂”,指唐代诗人宋若莘的《奉使登楼》。诗中有“半臂轻罗薄未干,水纹浮动碧云鬟”之句,意谓美人肌肤洁白,犹如初生的婴儿。“比宋家半臂,别样风流”,意思是说,学使夫人的身材比宋若莘的美人还要美丽迷人,而且更有独特的风韵。“染透胭脂,深深曾护鸡头”,写学使夫人对自己的爱恋之情。胭脂,红色颜料;鸡头,即鸡蛋头。这里的胭脂,是指红色的指甲油。“染透胭脂,深深曾护鸡头”,意思是说,学使夫人曾经为自己涂过红色的指甲油,并经常保护着它。“密将绣段传私语,好归来眉史仍修”,写学使夫人希望丈夫早日归去,并嘱咐他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一片心意。“绣段”,指刺绣的丝带或丝线;“眉史”,即史书。“眉史仍修”,意思是说,要时刻保持学习的习惯,不要荒废了学业。“莫孤他摺晕斑痕,重熨薰篝”,写学使夫人叮嘱丈夫不要抛弃自己,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一片痴情。
词的下片写主人公归乡的愿望和打算。“莫孤他摺晕斑痕”,意思是说,不能抛弃他这双美丽的鞋子和这顶红色的帽子,因为它们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重熨薰篝”,意思是说自己要好好地照顾自己,不要让衣服受潮发霉。“莫孤他摺晕斑痕”一句,既是对自己妻子的嘱咐,也是对丈夫的鼓励和鞭策。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兼有叙事的成分。全词上片写学使夫人的思夫之情,下片写主人公的归乡之志。全词以抒情为主,兼有叙事的成分。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词生动活泼,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