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红妆午夜春。
月儿沈处醉花晨。
一枝隐惜巴山雨,孤负西窗剪剪痕。
龙抱柱,蜡堆银。
暗中心事点时存。
如何身作光明佛,不照逃亡屋里人。

诗句解释:

  1. “烛高照红妆午夜春”:描述夜晚,蜡烛的光芒照亮了红色的妆容。这里的“红妆”指的是新娘的妆容,而“午夜春”则暗示了时间是在深夜。
  2. “月儿沈处醉花晨”:月亮沉入地平线,使得花朵在清晨时分仿佛被酒浸泡一般。
  3. “一枝隐惜巴山雨”:这一句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巴山雨的某种遗憾或担忧。
  4. “孤负西窗剪剪痕”:可能意味着由于某种原因(如天气变化)未能实现或留下某些东西。
  5. “龙抱柱”:可能是形容一种形态像龙一样的事物紧紧抱着柱子。
  6. “蜡堆银”:形容蜡烛燃烧时形成的蜡状物质如同堆砌的银块。
  7. “暗中心事点时存”:可能在暗处有着一些心事,但无法完全表达出来,需要等到合适的时机。
  8. “如何身作光明佛”:这句话似乎是在问自己,如果能够化身为光明之神,会怎样处理这些心事呢?
  9. “不照逃亡屋里人”:这句话可能是指如果能够成为光明之神,那么就不会让那些正在逃亡的人受到伤害或不幸。

译文:
夜深时,烛光映照着新娘红妆的面容。月亮沉入地平线后,花朵似乎被酒浸泡。月亮下沉时,巴山雨即将来临。我担心因为即将到来的巴山雨而辜负了西窗下的剪影。龙形物紧紧拥抱着柱子。蜡烛燃烧时的蜡质犹如堆积的银块。或许在暗处有心事,但何时才能表达出来?如何化身为光明之神,来照亮那些正逃亡的人?如果他们逃跑,我不会让他们在黑夜中受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情,传达出诗人对于命运、时光流逝以及人生选择的深刻感慨。首句“烛高照红妆午夜春”,以烛光映照红妆的面容开篇,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夜晚氛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月沉、花晨、巴山雨等自然景象以及人物的情感状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意境。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命运和人生的哲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光明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