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鸟怨遥夜,冷萤明远陂。
且弄碧萝月,莫问出山期。
芗岩山居孟夏二十绝
介绍
。
《芗岩山居孟夏二十绝》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一首诗,共20句。
莺花乱蝶正纷披,
绿阴深浅竹篱低。
——林下清风生白昼,
小园幽梦到春归。
(注:莺、花、蝶为春天的常见物象)绿树交加夏雨晴,
红莲初发碧溪明。
——日长无事多闲逸,
自爱山居胜市声。晴天草色绿萋迷,
水满池塘月半西。
——小径无人行处远,
野花时见两三枝。花落水流春复去,
风摇岸柳夏初晴。
——闲来无事多诗兴,
自爱山居胜市声。晴日红榴开又
相关推荐
以下是对这首《芗岩山居孟夏二十绝》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独鸟怨遥夜: - 独鸟,孤独的鸟儿。 - 遥夜,遥远的夜晚。 - 表达出诗人在寂静的夜里感到的孤独和哀愁。 2. 冷萤明远陂: - 冷萤,微弱的萤火虫。 - 明,明亮。 - 远陂,远处的水塘。 - 描述了夜晚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照亮了远处的水塘,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感觉。 3. 且弄碧萝月: - 弄,玩弄或欣赏。 -
注释:芗岩山居,孟夏二十首。 无色庭前石,无声石上琴。 此句意为:庭院中的石头没有颜色,就像石上之琴,无声而清雅。 此时寂寞意,千载有知音。 此句意为:此时的我,心中充满了寂寞,但我相信,我的这份心境会被千年后的人所理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芗岩山居时的情景,通过对庭前石和石上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知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对历史的感慨
注释: 芗岩山居孟夏二十绝:指作者在芗岩山居所创作的《夏日山居杂咏》中的二十首诗。 凯风引柔蔓,时雨滋绿苔:意思是说,温暖的春风引来柔嫩的藤蔓,适时的春雨滋润着新生的青苔。 寂寞无一事,空壑生悲哀:意思是说,在这宁静的环境里,我没有任何烦心事,但心中却感到空虚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芗岩山居所创作的《夏日山居杂咏》中的二十首诗之一。诗人通过描绘芗岩山居的自然环境
注释: 芗岩山居:即在芗岩山居住。孟夏:农历四月,又称“孟月”。二十绝:指《二十四诗品》中的第二十一种——豪放。 赏析:诗人以雄浑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注释】 1、芗(xiāng):山间美酒。 2、隐:藏,隐蔽。 3、寒墟:指偏僻荒凉的地方。 4、牛羊杂乱石:指牛羊在乱石间觅食。 5、已:已经。 6、纵:任凭。 【赏析】 《诗》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佚名《诗经·小雅·采采卷耳》)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抒发诗人情怀的小诗。 首句“桑柘隐寒墟”,写山居环境的清幽。桑树和柘树是农村常见的树木,枝叶丛密,可以遮挡烈日
注释: 钟声澄澈万室,月光洒遍千林。 山居中的客人静寂无声,应该能观察到不转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钟声和月影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钟声澄万室”,描绘出寺庙中钟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的情景,声音清晰而明亮,仿佛能够照亮整个屋子。这种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一般。 “月影散千林”,则形容夜晚月亮的光辉洒满整个山林,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月光如同流水一般
注释:鸟儿在青溪中鸣叫,行人走在彩虹之外。我回家洗药,留下的声音和踪迹都隐藏起来,显得非常幽深隐秘。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居景象。前两句写鸟鸣和人行的位置,后两句则表达了归隐后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
【注释】 芗岩:山名。在福建永春县西南三十里。居:居住。去鸟:飞过的鸟儿。营:营求,追求。烟景:指烟霭和景色。悦:高兴。 【赏析】 《芗岩山居孟夏二十绝》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其中“微泉静后闻,去鸟空中灭。”这两句写山泉在寂静中发出细微的声响。 首二句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芗岩山居孟夏”交代居处;“微泉静后闻”写山居环境之静。山居环境之静,有其独特的情趣。古人常把山中的泉水比作佳人
【注释】 芗(xiāng)岩:山名。 山居:在山上居住。孟夏:夏季的第三个月,指初夏。二十绝:二十首诗。 幽鸟:深山的鸟。时一啼:不时地啼叫一声。 前峰晚来翠:前面的山峰晚上来显得苍翠。翠:青绿色。 人语惨澹中:人的说话声凄惨低沉。惨澹(càn dàn):形容声音低沉、凄凉。 复向烟雨外:又到了烟雾缭绕的外面。 【赏析】 《全唐诗》录有这首诗。这是诗人在山居期间所写的一首组诗中的第二首
【注释】 迢递:高远,遥远。氤氛:烟雾弥漫。夏条:初生的新枝。冲抱:胸怀。缅然:悠闲自得的样子。烦溽:烦闷。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夏日山居的闲适生活情景。首二句写诗人登高望远,川景明丽;三四句写诗人在山中冲襟舒怀,怡然自得;末句写诗人对炎热的烦躁感到厌倦。全诗语言清丽,意境恬淡,表现了山居生活的惬意与舒适。 这首诗以写山中的景色起笔,点出“川观明”和“氤氛夏条绿”,这是一幅清新秀丽
以下是对这首诗《芗岩山居孟夏二十绝》逐句的解读: - 蛙声合川隰:描述在夏天的夜晚,蛙声与河水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和谐。“合”字表达了声音混合在一起的状态,而“川隰”则是指河流边的低洼地带。 - 荷叶等阶除:荷叶随着台阶生长,仿佛是自然的阶梯。这里的“等阶”意味着荷叶的生长速度与台阶相似,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 - 悠然故园思:诗人感到深深的乡愁,怀念故乡的生活
注释:远处的水显得模糊不清,近处的山峰相互掩映着,形成一种朦胧的景象。偶尔与农夫交谈时,飞雨纷纷落下,雾气弥漫而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芗岩山居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写远水之微茫,近峰之明晦,以景喻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颔联“偶与农夫言”一句,则展现了诗人与农夫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颈联“飞雨霭而至”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雨中漫步的情景
注释: 芗岩山居:指在山中居住。 原隰丽:指草木在原野上生长茂盛。 积雨条枚新:形容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浸润,草木长得郁郁葱葱。 萧散:形容万物生长得非常旺盛,生机勃勃。 宇宙一欠伸:形容大自然的生机勃发,充满了活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山居的景象。首句“旭日原隰丽”,描写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原野景色,给人一种明媚、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积雨条枚新”,描绘了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浸润
注释:芗岩山居在孟夏时节,二十首绝句。雉子是野鸡,鹿麑是鹿崽。 译文:在芗岩山居,我度过了孟夏,创作了二十首绝句。雉子在草丛中行走,鹿麑在溪涧里饮水。 赏析:此诗描绘了芗岩山居的生活画面,表现了诗人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心境
【注释】 芗岩:山名。孟夏:农历四月,夏季之开始,这里指初夏时节。二十绝:二十首诗。种松为老伴:种松树作为老年的伴侣。栽菊充岁粮:种植菊花来充当一年中所需的粮食。新国:新的国家。长役:长期征役。遗民:流散在外的百姓、难民。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芗岩山居的生活和心情。开头两句是说,我种松树来作老人的伴侣,栽种菊花来当一年的粮食。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安于清寂的生活,自得其乐,无求于人的态度
注释: 珍禽好毛羽,高飞不啄粟。 珍禽:珍贵的鸟类。珍禽好羽毛,指美丽的鸟。 高飞:指鸟儿在高空飞翔。 不啄粟:不吃小米。 路旁挟弹儿:指拿着弹弓的人。 何自规其肉:为什么自己要吃自己的肉。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只美丽的鸟,它羽毛美丽,但不吃粮食,也不去捕食,而是独自在高处飞翔。诗人通过这只鸟来比喻那些高傲自大、不思进取的人
【注释】: 兹峰:指芗岩山。虎蛇善:形容山势险峻,有如虎有蛇。月下人去来:在月光照耀下,人来人往。濯足瀑水:指洗脚的泉水。山扉:指山中的门,也泛指山林。终夜开:指山居的人夜晚不关门窗。 【赏析】: 这首《芗岩山居孟夏二十绝》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七言律诗。方回,字万里,号虚斋、紫阳、七峰老人等,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祖籍乐平(今属安徽),宋末元初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有《桐江集》、《桐江续集》
【注释】 1. 山居:在山里居住,指隐居。 2. 东峰:指山中的主峰。 3. 光色:阳光照射下树木的光辉和色彩。 4. 远树:远方的树木。 5. 西峰:指山中的另一侧山峰。 6. 急雨:突然而来的大雨。 7. 童子:年轻的男子。 8. 渡溪:过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映照、远山和近树,以及西峰上忽然降下的暴雨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夕阳挂东峰”
【注释】 芗岩山居:作者在芗岩隐居。孟夏:农历四月,即夏季。二十绝:二十首诗。冒:覆盖。坞口:山坞的入口处。龙湫:形容山水奇丽,如龙之湫潭。雨我私百亩:雨点落在我的私有土地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漳州芗岩山居时所作二十首绝句之一。 “雨云冒山头,晴云出坞口。”这两句写雨云、晴云的变幻。雨云笼罩着山顶,晴云从山坞中升起。 “东峰有龙湫,雨我私百亩。”这两句写龙湫的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