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亭上坐,满眼是湖光。
只为便幽趣,能来倚夕阳。
水边春寺静,柳下小舟藏。
不待清明近,莺花已自忙。
西湖杂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杂咏》是由元代散曲家薛昂夫创作的一组作品,共四首。该套曲分别吟咏了西湖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象景物及作者游览时的心情意绪。以下是具体介绍:
- 作者简介:《西湖杂咏》的作者是元朝的文学家,字虞卿,号梅坡,生于宋,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萧彦毓的代表作品之一。萧彦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贡献,还擅长散文和散曲。他的这些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 作品风格:作为元代散曲家,薛昂夫的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他的《山坡羊·西湖杂咏》中,既有对西湖美景的细致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 主题内容:《西湖杂咏》主要吟咏西湖上的四季景色及其变化。通过对春天山光如淀、湖光如练的景象,以及对夏晴云轻漾等夏日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西湖在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同时,作品中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表达了作者与西湖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共鸣。
- 艺术特色:《西湖杂咏·春》是其中一首著名的作品。诗中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天西湖的美丽景色,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流连忘返。此外,《西湖杂咏》中的每篇都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前两句描绘景致,后两句则表达作者的感受和心情。这种结构形式既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又便于读者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西湖杂咏》不仅仅是对西湖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通过这些自然景观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对西湖风光的细腻刻画,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都使这部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