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声袅袅寻将遍。
句 其二十四
介绍
《句·其二十四》是宋代楼楚材的文学作品。
《句·其二十四》是一部充满哲理与审美情趣的作品,通过对诗歌形式和内容的深入探讨,反映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精湛技巧。它不仅是文学领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在阅读和研究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人的语言艺术,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哲学智慧。
相关推荐
【注释】游声:悠扬的声音。袅袅:声音宛转回旋的样子。寻将遍:追寻着到处。 【赏析】此诗是写游子的思归之情与日俱增,而对故乡的思念又无法排遣。首句起兴,点明题意;二句描写游子日夜奔波、寻觅的情景,渲染思乡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彻夜未眠。全诗以情动人,表达了作者羁旅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之深
【注释】 其二十四:第24首。 秋近草虫乱,夜遥霜月寒:秋天将至,草丛中的虫子开始躁动不安;夜晚遥远,月光寒冷如霜。 扇声犹泛暑,井气忽生秋:夏天的风扇还吹散着炎热,秋天的井水突然变得清凉。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深秋时节所感受到的变化多端的气候特征。诗中以“草虫”起兴,点明时令已到深秋。一、二句写深秋之景,草木凋零,虫鸣凄凉,而夜空中明月当空,寒气袭人。三、四句写深秋之变,白天暑气尚存
注释:我好客,常常嫌州路偏僻;我喜欢登山,经常上郡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川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及对仕途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好客几嫌州路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和怀念,他喜欢与朋友相聚,享受亲情友情的乐趣,但却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遗憾。第二句“爱山长上郡楼高”则描绘了诗人对于登高望远、欣赏美景的热爱,他渴望能够登上高处,俯瞰整个江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
注释如下: 平芜:指原野、草地。 远更绿:远远地更显得绿色。 斜日寒无辉:夕阳斜照时没有光辉,形容天色阴沉。 赏析: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自然景色画卷。首句“平芜远更绿”以平实的描写开篇,勾勒出一片辽阔的原野,随着视线的延伸,那原本就翠绿欲滴的草丛,在远处愈发显得生机勃勃。这种由近及远的视觉扩展,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又为后文的意境营造奠定了基调。
注释:争着争夺,没有成功就像云朵合拢;结党营私,想要形成一种风气。 赏析:此诗写权贵们争权夺利、结党营私的丑恶行径。首句“争屯未就”是说他们为了争权夺利,像乌云一样聚集在一起,但始终未能成功;第二句“云头合”是说他们结成的帮派像乌云一样聚合在一起,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权贵们的贪婪和愚蠢,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强烈谴责
官事有时闲,江上每夷犹。 注释1:官事指的是公务或者政务。有时表示偶尔,闲则是指闲暇无事,没有紧迫的公务需要处理。 注释2:江上每夷犹,指的是在江河之上时常感到迷茫或犹豫不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公务之余,常常感到无所事事、心情郁闷,而在江边行走时又常常感到迷茫和徘徊。诗中的“官事有时闲”和“江上每夷犹”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揭示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现实
【注释】 芃芃:草木茂盛的样子。 麦垄:田间的麦子地。 翚(huī):一种鸟,即黄莺或黄雀。 桃园:泛指花园、园林。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中通过描写麦田和桃花园里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紫结:紫色,用来形容花的颜色。茱萸:一种植物,其果实可入药。菡萏:荷花的别称。 【译文】 紫色的花朵,像茱萸一样结满了果实;荷花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 【赏析】 首句写景。“紫结”二字,形容花朵颜色鲜艳,紫色如染;“结”字则写出了花朵盛开时的景象。第二句写物。“浓熏”二字,形容荷花的香味浓郁而持久;“菡萏”则是对荷花的雅称。 此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漫步赏花的所见所闻。诗人以色彩鲜明的紫
【注释】 将:指士兵。昆崙关外将,指在边疆戍守的士兵。酣醉:喝得酩酊大醉。也能:也。吟:诗歌创作。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首句“今日昆崙关外将”,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是昆崙关的守卫者;次句“也能酣醉也能吟”,既点出了他饮酒作诗的情景,又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战士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译文】 不是桂菊蟹,如何能好秋。 【注释】 蟹:这里指“桂菊蟹”,是诗人自比的隐士形象,意喻自己不慕荣利、清正廉洁。 赏析: 此诗以桂菊蟹自喻,表达对清廉高洁生活的向往与珍视之情。诗人通过“不是桂菊蟹,如何能好秋”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清廉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名利所动的高尚品质
诗句原文: 最怜高冢临官道,细细烟莎编烧痕。 译文注释: - 诗句翻译:我最为怜悯的是一座高高的坟茔靠近官道,它被细细的烟雾和沙土编织成烧焦的痕迹。 - 关键词解析: - 怜:同情或怜悯的情感。 - 高冢:指高大的坟墓,暗示其历史或重要性。 - 临官道:坟墓靠近官道,表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烟莎:烟雾和沙土,形容坟墓周围的环境。 - 细:描述烟雾和沙土的细腻程度。 - 编烧痕
【诗句释义】 玉杯:指酒杯。旧学:旧日所学。无施设:没有用处。新诗满锦囊:意思是说新写的诗歌已经塞满了口袋。 【译文】 旧日所学的诗词,现在却毫无用处,只有满腹新作的诗歌,已装满了口袋。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旧诗学的抛弃和对新诗的热爱。首句“玉杯”,即借指酒杯;次句“旧学”指过去所习之学问;三、四句说旧学无用,新诗却充满诗意,可与酒共饮。末句用“锦囊”比喻新诗的丰富
诗句原文: 酒供砚滴濡毫冷,火守更筹添漏长。 译文: 酒杯中的美酒洒在砚台上,让沾满墨迹的毛笔瞬间变得冰冷;炉火旁的更夫守着计时器,夜深人静时,时间似乎被拉长。 注释: 1. 酒供砚滴濡毫冷:这里的“酒”指的是用来浸湿毛笔的墨水,而“砚滴”是指蘸满墨水的砚台。“濡毫”意味着毛笔吸收了墨水,准备书写。“冷”则形容毛笔在酒精作用下迅速冷却。 2. 火守更筹添漏长:这里的“火”指的是燃烧的火焰
注释:止水,指静止不动的水。不留前世景,指不再有前人的足迹或影响。夕阳空照古人心,指夕阳只能照着过去的人的心情。 赏析:本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七绝,诗人以“止水”为意象,通过描绘止水的静谧和夕阳的落寞,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和过去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过去的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注释】 天一:指北斗七星。海三峰:即箕、毕、觜、参四宿。此指斗魁,因古人以“箕”、“毕”为左右手,故称。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共六颗星,合称六星,在斗柄之端,形似柱上之针。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共六颗星,合称六星,在斗柄之首,形似柱上之针。高:高大;秀:美好。 【赏析】 《句》其一 此诗写北斗七星的高大雄伟。首联先写其高大,次句写其秀美。“高”对“秀”
【注释】月:指月亮。高山:山名,在今四川松潘西北。舍迥:山峦高耸。霜落:下霜。石门:山名,在今四川松潘西南。 【译文】明月照耀着高山,山峰高峻、巍峨,山间林木郁葱。霜降时节,山中寒冷,岩石裸露,道路崎岖,难以通行。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山水之作。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明月照耀”四字写出了诗人夜行所见,而“高山”二字则交代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即入蜀之路的高山险岭之间。“高山”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