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月弓初满,山城角尚孤。
中天看独立,永夜兴谁俱。
未觉风生晕,空怀斗转隅。
含情知白兔,欲下更踟蹰。
边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边月》是明代诗人岑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歌原文:一片中天月,寒光满玉关。此夜烽烟静,平沙万帐閒。作镜临青冢,飞霜染黑山。陇头征戍客,怅望损红颜。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的“烽烟”与“红颜”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哀伤,而“陇头征戍客”则展现了边疆士兵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意象运用:《边月》中“中天月”和“寒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飞霜染黑山”使用了天气变化来加强画面感和季节感。
- 语言风格:岑征作为明代诗人,其诗风简洁而有力,善于利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来表达深邃的情感和哲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边疆战事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 诗人背景:
- 岑征(1627年—1699年),字金纪,号霍山,生于南海,是明思宗崇祯年间的一位学者和诗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中,他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变迁。
- 尽管遭遇了多次政治上的失意,岑征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留下了多部作品,其中《边月》是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 社会影响:
- 《边月》作为岑征的代表诗作,不仅是其个人的文学成就,也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思考。
《边月》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那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洞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