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镜 赠鄠县小杨仙

修行人,先禁眼,见他妇女,不宜顾盼。
牢擒捉、意马心猿,休缓缦缓缦。
我人除,事情简。
清贫柔弱,逍遥散诞。
谨遵依、国法天条,永不犯不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钰的《清心镜·赠鄠县小杨仙》是元代诗歌,表达了修行者的道德修养和对异性的关注。以下是对该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马钰是元代的道士,其作品多涉及道教修炼和道德修养。他的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道家哲学思想。
  • 时代特征: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化多元且开放,道教、佛教等宗教与文化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道教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1. 诗作原文
  • 诗句摘录: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词汇和深刻的内涵,传达了修行人应如何面对异性以及如何处理个人情感的思想。《清心镜·赠鄠县小杨仙》中指出修行者应首先禁眼,避免对异性过度关注,同时要牢擒捉、意马心猿,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 语言风格:该诗的语言平实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意马心猿”的比喻,深刻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世俗诱惑时的心理斗争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1. 艺术特点
  • 主题突出:《清心镜·赠鄠县小杨仙》的主题集中在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的自律上。诗中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和内心修为的强调,展示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期望和要求。
  • 象征意义: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富有象征性,如“意马心猿”不仅是对心理活动的描绘,也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动荡与不安。这种表达方式加深了诗歌的内涵和感染力。
  1. 文化影响
  • 道教文化传承:马钰作为一位著名的道教学者,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成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清心镜·赠鄠县小杨仙》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作,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元代诗歌风格的珍贵材料。

《清心镜·赠鄠县小杨仙》不仅是一首表达道德修养和心灵自律的诗作,也是了解元代道教文化及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