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还丹下手功,要知山下出泉蒙。
安炉妙用凭坤土,运火工夫籍巽风。
兑虎震龙才混合,坎男离女便和同。
自从四象归中后,造化机缄在我侬。
述工夫发蒙
介绍
《述工夫·其一·发蒙》是李道纯的作品。在元朝,李道纯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与道家思想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创作出了多篇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
《述工夫·其一·发蒙》作为其中之一,其内容以炼丹术为比喻,深入探讨了修炼内丹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诗中的“九转还丹下手功”不仅是对炼丹术中九转法门的具体描述,也暗喻了修行者必须经历多次转化才能成就高深修为的道理。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李道纯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
相关推荐
【注释】 九转还丹 —— 指道教炼丹术中的“九转金丹”。 下手功夫——指炼丹术中的初步操作。 要知山下出泉蒙——要懂得山下涌泉水的奥秘。蒙,通“蒙”,意为蒙昧、不晓。 安炉妙用 —— 指炼丹时安放火炉的技巧。 坤土——八卦之一,方位属地,代表地之阴气。这里指代泥土、炉底,是安放火炉的基础材料。 巽风 ——《易经·乾卦》中,风在第五位,为巽,属木,代表东方。这里指风力。 兑虎震龙 —— 兑为泽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炼汞烹铅本没时 - 此句描述炼制汞和铅的过程,意味着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或修炼,这些物质最终会消失。 - 炼汞(火炼汞):使用火来炼制含汞的物质,使其纯净化。 - 烹铅(水炼铅):使用水来炼制含铅的物质,使其纯净化。 2. 学人当向定中推 - 这里的“学人”指那些正在学习、修行的人,而“定中推”意味着在内心的平静中进行推演或深入探索。 3. 客尘欲染心无着 -
这首诗是描述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从通天癸始生时开始,就有一种真阳应候回的情况。这种真阳是来自三昧火从离位发,一声雷自震宫来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和气神和合生灵质,心息相依结圣胎。最后,透得里头消息子,三关九窍一齐开。 "述工夫发蒙"这句话表明了诗的主题是关于修行的。修行是一种对自我的提升和净化,它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智慧和方法。
这首诗是关于道家炼丹术的。它通过描述炼丹的过程和结果,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下面是逐句解释: 1. 真铅真汞大丹头,采取当于罔象求。 - “真铅”和“真汞”是道教炼丹术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代表男性精气和女性精气。“大丹头”指的是炼制大丹(即长生不老药)的关键所在。“罔象”是神话传说中的怪兽,传说中它是没有影子的,因此用来比喻寻求真理或真知的过程。 2. 有作有为终有累
这首诗是关于修行和道德修养的。下面是逐句释义: 1.全诗释义及注释: - 全真妙理不难行:指修行的真谛并不难理解,但真正实践起来却是不易的。全真是指完整的真理或道理,妙理即高深的道理,这里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 惟恐随缘逐色声:担心自己会被外物的诱惑所左右,追逐声色等感官享受。"惟恐"表示担忧或害怕,"逐色声"指的是对声色等外在事物的追求。 - 万幻不侵情自绝
【注释】 述/述怀(诗中第一句) 工夫/功夫 发蒙/启蒙 造道元来本不难,工夫/修道 工夫只在定中间。 阴阳/天地阴阳 阴阳升降/天地阴阳的变化 金水周流自返还。 金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常:总是 升降:指天地的运行变化 金水周流自返还:指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往复
诗句释义: 1. 真常之道果何难,只在如今日用间。 - 真常之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或道理。 - 果何难:表示这种道理并不难理解或掌握。 - 只在如今日用间:表示这些道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 一合乾坤知阖辟,两轮日月自循还。 - 一合乾坤和两轮日月:象征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即天地的合一与分离。 - 知阖辟:了解天地的变化,知道是开合、生成与消亡的过程。 - 自循还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述工夫发蒙 - 描述的是一种修行、学习的功夫或方法。 2. 谷神不死为玄牝,个是乾坤阖辟机 - 这里用“谷神”和“玄牝”两个概念来说明宇宙的根本原理。玄牝(母性的象征)代表万物生长的根源,而“死”则意味着永恒不变。乾坤阖辟机指的是宇宙间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象征着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 3. 往往来来终不息,推推荡荡了无违 - 这个表达强调了一种永不停息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1. 口头三昧谩矜夸,阔论高谈事转差: - “口头三昧”可能指的是口才或辩论技巧,但在这里更可能是形容某种表面的、不实际的学问或技艺。"谩矜夸"意味着过度夸耀,而"阔论高谈"则表示空洞无物的言论。“事转差”意味着这种言论反而导致事情变得不好(或失败)。 2. 比似着形求实相,却如捏目起空花: - "比似"和"却如"都是用于比较的词汇。这里的“着形”可能指具体的形态或形状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的诗作。通过分析诗句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诗句解释及赏析 第一句:三千六百法旁门,执着之人向里昏。 解释:这里“三千六百法”指的是禅宗中的各种修行方法或教义,而“执着之人”则是指那些对这些方法或教义过分依赖或迷信的人。他们因为过于坚持某种特定的修行方式,从而迷失了方向,看不清事物的本质,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之中。 第二句
诗句释义与译文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理解和态度。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以及对应的译文: - 夜中昏睡怎禁它:“在夜晚中,我陷入了沉睡,无法自拔。” - 鬼面神头见也么:“面对那些面目狰狞、令人敬畏的神祇时,我也无能为力。” - 昏散相因由气浊:“由于心神不宁,导致身体疲惫不堪。” - 念缘未断为阴多:“由于心中还牵挂着一些事情,使得内心的阴霾难以消散。” -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1. 诗句释义: - "火符容易药非遥":这里“火符”指的是炼制药物的火候或方法,“药非遥”表示这种方法很容易掌握。 - "天癸生如大海潮":这里的“天癸”是指男性生殖之气,“大海潮”则象征着这种气体的力量强大,如同海洋潮汐一般不可阻挡。 - "两种汞铅知采取":这里提到了“汞铅”,即汞和铅,它们是古代炼丹术中的常用元素,代表着药物制备中的关键元素。 -
诗句解析 - 三元大药意心身: 此句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即“三元”(天、地、人)的大药。这里的“意心身”指的是通过意念和内心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 着意心身便系尘: 这句话指出,当修行者过于专注于身体和心灵时,就会陷入世俗的纷扰之中。这里的“尘”指的是世俗的困扰。 - 调息要调真息息: 修行者必须学会调整呼吸,以使呼吸变得真实而自然。真正的呼吸应该是深长而均匀的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身自空来强立名,有名心事便牵萦。 - 身自空来:意指自己原本空虚,但为了建立名声而努力。 - 强立名:虽然自身空虚,仍要努力树立名声。 - 有名心事便牵萦:因为有了名声,内心的事情便开始纠结、纠缠不清。 2. 阴阳消长磨今古,日月升沉运死生。 - 阴阳消长:指自然界的阴阳交替,象征着时间或事物的兴衰更替。 - 磨今古:通过时间的推移和变迁,磨砺着古今的一切。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铸剑工艺的诗,通过描述铸造神锋的艰辛过程,展现了作者对铸剑工艺的热爱和执着。 “述工夫发蒙”表明这是在讲述铸剑工艺的过程。接着,“明师授我铸神锋”描述了师傅传授给我铸剑技艺的场景,强调了师傅对我的教导和帮助。 “全籍阴阳造化功”表明铸剑需要掌握阴阳和造化的知识。这句话中的“阴阳”指的是天地之间的相对性和相互制约性,“造化”则表示自然规律的变化和创造。
注释: 蟾窟清幽境最佳,主人颠倒作生涯。 玉炉煅炼黄金液,金鼎烹煎白雪芽。 斡运周天旋斗柄,推迁符火运雷车。 自从打透都关锁,恣意银河稳泛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月亮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蟾窟清幽境最佳,主人颠倒作生涯。”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月光如水,照亮了清澈的池塘,倒映在其中。诗人以月亮为主角,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在这里
我们需要逐句解释这首诗。 1. 述工夫发蒙 - 注释:叙述或阐述某种道理或方法。 - 赏析:这可能是诗人在描述自己的修行过程,通过“发蒙”来强调自己对某种道理或方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2. 吾庵非是等闲庵,未许常人取次观 - 注释:我的小房子不是随便的房子,不允许普通人随意观察。 - 赏析:诗人可能将自己比作一个隐居的人,他的居所("庵")是他修行的场所,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