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三昧谩矜夸,阔论高谈事转差。
比似着形求实相,却如捏目起空花。
随将物去终归幻,裂转头来便到家。
莫怪清庵多臭口,打开心孔要无遮。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 口头三昧谩矜夸,阔论高谈事转差:
- “口头三昧”可能指的是口才或辩论技巧,但在这里更可能是形容某种表面的、不实际的学问或技艺。”谩矜夸”意味着过度夸耀,而”阔论高谈”则表示空洞无物的言论。“事转差”意味着这种言论反而导致事情变得不好(或失败)。
- 比似着形求实相,却如捏目起空花:
- “比似”和”却如”都是用于比较的词汇。这里的“着形”可能指具体的形态或形状,而“求实相”即寻求真实的情况。”捏目”则是通过手指捏起眼睛来看事物,比喻过于主观或片面。“空花”则是指虚假不实的东西,这里用花朵被捏住后无法盛开来比喻事物的不实。
- 随将物去终归幻,裂转头来便到家:
- “随将物去”可能是指随着物体的离去而消散或消失。”终归幻”意指最终归于虚幻,没有实质内容。这句话可能在暗示,虽然表面上看似有所收获或成果,但实质上是虚幻的,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 莫怪清庵多臭口,打开心孔要无遮:
- “莫怪清庵多臭口”可能是对前文的一种反讽或调侃,意思是不要认为寺庙(清庵)里的人都是清高的和尚或菩萨,他们也可能说出难听或不中听的话。“打开心孔要无遮”意味着敞开心扉,不受束缚,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口头三昧谩矜夸,阔论高谈事转差:
口头三昧(口才或辩论技巧)被过度夸耀,空洞无物的大道理反而导致事情变得糟糕。比似着形求实相,却如捏目起空花:
与着形(具体形态)求实相(真实情况)相比,捏目(片面地看待)起来却像捏住眼睛看花一样虚无。随将物去终归幻,裂转头来便到家:
随着物体的离去(消散)最终归于虚幻,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理解),就会发现其实它并不那么糟。莫怪清庵多臭口,打开心孔要无遮:
不要奇怪寺庙(清庵)里的人都爱说话(臭口),只要敞开心扉,不被外界所影响,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讽刺了一些人表面上的虚伪和实际中的不足。诗人通过“口头三昧”“阔论高谈”等词句描绘了那些表面功夫和空洞理论的弊端,而“比似”“却如”等词句则展示了一种对比关系,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讽刺。诗中的“随将物去终归幻”与“裂转头来便到家”两句,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哲理——在看待问题时,需要换个角度才能看到真相,这也是一种智慧。而“莫怪清庵多臭口”则是一种幽默和豁达的态度,告诉我们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言辞,只要保持自己的本心即可。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