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番禺若木东,桂树将攀擘芙蓉。东望罗浮隔沧海,欲往游之未能从。
引领朱陵七万尺,招手仙人四百峰。神尧洚洪水,二山合其中。
大禹疏凿还,元圭告成功。东通至林屋,北通至岱宗。
地肺相勾连,无可与等同。草木备灵气,鸟兽具奇踪。
我昔梦游蓬莱岛,亲见葛洪颜色好。微笑呼来骑白龙,诸仙奏乐轩辕道。
公然独扣石楼门,三更日出层城早。飞来蝴蝶大如箕,鸟皆五色文离离。
秦人晋洞汉时鹤,天鸡叫去还咿咿。大石如梁亘湍水,下有竹虫篆其枝。
有叟坐弄钵盂月,北斗引我扪天池。仿佛麻姑药市立,分明喑虎铁桥骑。
春风吹醒梅花梦,此身却在扶胥时。回看沧海还历历,山灵绝不欺我力。
流水长闲睇白云,安得乘风生羽翼。造化长存五岳心,远怀八荒想八极。
何当恣我烂漫游,竹杖直策飞云侧。
望罗浮
介绍
。
《望罗浮》是清末民初著名作家黄遵宪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其著作《草莽集》,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黄遵宪的作品。
望罗浮
题目
《望罗浮》
内容简介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作者情感的诗。通过描写罗浮山上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罗浮山的美丽风光,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歌内容
“望罗浮,烟雨蒙笼翠微中,
峰峦秀拔,水石苍茫。
云海翻腾,风雷激荡,
万壑千岩,皆是诗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罗浮山上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
相关推荐
【注释】 我生番禺若木东:我生长在番禺的若木山,若木山是东方的象征。 桂树将攀擘芙蓉:我将要攀登攀折着的芙蓉般的桂树,芙蓉是南方的象征。 罗浮隔沧海:罗浮山隔着大海,罗浮山位于广东潮汕地区,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山之一。 欲往游之未能从:我想去游览却无法实现。 朱陵七万尺:传说中朱陵山高达七万丈,这里指代仙境。 招手仙人四百峰:仙人挥手召唤着四百座山峰。 神尧洚洪水:神尧帝时大水泛滥,二山合其中。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 高人:意谓山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 神仙:指传说中得道成仙的人。 招之不来麾不去:形容仙人神迹莫测。 朱明:夏历四月,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 大蝴蝶、小凤凰:都是神话中的飞禽神兽,这里以它们来代表神奇的罗浮山。 龙葱青琅玕:指山中生长的珍贵树木,如龙须松等。 苍颉:古代传说中的文字创造者。 篆书:古字体的一种,因笔画象形而得名。 五色鸟:指五彩祥瑞的鸟。 四方
【注释】 望罗浮:眺望罗浮山。 紫翠山:指罗浮山,山多紫翠之色。 白云飞去复飞还:白云在山顶上飘来飘去。 三千世界红尘外:三千大千世界之外。 四百峰峦碧汉间:四百座山峰耸立在碧绿的天河之间。 丹灶:道士炼丹用的炉灶。 烟火冷:烟和火都已消失。 雨花闲:雨后的花朵也凋零了。 乘风去:乘着旋风而去,表示超脱尘世的愿望。 吟倚西楼十二阑:吟诵诗篇,倚着西楼上栏杆。 【赏析】
注释: 望罗浮:远望罗浮山。 大小麻姑雨过时,白云开处见春姿。 大麻姑和小麻姑在雨后露出水面,云开雾散时显现出春天的容颜。 芙蓉影满三千镜,紫翠光生四百眉。 芙蓉的影子映满了三千面镜子,紫色和绿色的光辉照亮了四百道眉毛。 瀑布东西金灭没,石楼高下玉参差。 瀑布从东到西流淌如金,石楼上下错落有致如同玉。 当年坐卧青霞石,乱长苔花不可知。 当年曾经在此坐卧于青霞石上,长满青苔的花已无法辨认。 赏析:
译文: 在南樵的东面远望,就能看到罗浮山。苍翠的群山连绵不绝,好像离我不远。 山峰被描绘得参差不齐,深浅不一,瀑布则从高到低一泻而下。 我曾经跟随玉女偷偷观看那明亮的镜子,也曾和麻姑一同玩弄那紫箫。 非常感谢白云对我的厚爱,总是飞来飞去地陪伴着我。 注释: 1. 东樵南望:向东远望,可以看到南方的山脉。 2. 苍翠相连:形容山上树木茂盛,颜色翠绿。 3. 不遥:不遥远,即很近。 4.
《望罗浮》是清代诗人翁方纲的作品。全诗以现实的感受与想像的景物相结合,形象鲜明。 《望罗罗浮》是明朝黄志尹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望罗浮》是清代诗人翁方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望中的罗浮烟霭迷蒙,第三联写山中的飞瀑与幽泉,尾联的议论带出斜晖中峰峦的美色。全诗以现实的感受与想像的景物相结合,形象鲜明。 {^7^}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遥望罗浮山时的所见所感
望罗浮 四百峰峦参紫烟,振衣千仞裛群仙。 楼台积翠层城上,笙鹤联翩古洞前。 月满梅花回昨梦,符成竹叶悟真诠。 御风步屧飞云顶,疑是骖鸾摄九天。 注释: - 四百峰峦参紫烟:形容山峰众多,如同烟雾般缥缈。 - 振衣千仞裛群仙:振衣(振衣而登)千仞(形容高耸),裛(音yi,意为沾湿、浸染)着群仙(神仙们)。 - 楼台积翠层城上:形容山峦叠嶂,楼台错落有致地堆积在城市之上。 - 笙鹤联翩古洞前
望罗浮 日暮海天白,罗浮云气重。诸山皆隐跃,独现老人峰。雨足新溪水,苔封古寺踪。当时茅屋上,应长几株松。 译文: 夕阳西下,海天相接,一片白色。在罗浮山,云雾缭绕,山峰隐约可见,只有老人峰格外引人注目。雨水滋润了新溪的水,使得溪流更加清澈。而古寺的遗迹被青苔覆盖,显得更加古老。想象当初那简陋的茅屋之上,应该已经长满了数株松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
《望罗浮》 对之不敢指,万丈立空青。 影落沧溟得,高分日月明。 阅人幽石老,无主野花馨。 葛老遥相问,西云是友生。 注释:望着罗浮山(或指罗浮山),我不敢直接指点它,只见它高耸在空阔的蓝天白云之间。罗浮的倒影落在了沧海之上,显得清晰可见,使日月更加明亮。看那些苍凉的岩石,已经变得古老而陈旧;看那些野花,依然散发着阵阵的香味。我想起了那葛仙翁远在天边,他一定想知道这罗浮山的变化吧
注释: 望罗浮:望着罗浮山。 人事百窘迫,望山心一怡:人生百事都让人感到窘迫,但看到罗浮山时却心情宁静。 苦乐本无门,惟人自召之:世间的欢乐和痛苦本无根源,都是人为自己所招来的。 祥禽厌雕笼,幽鸟择高枝。鹪鹩乃自足,琐琐亦何为:美好的鸟儿厌倦了精致的笼子,而喜欢自由的飞翔;幽雅的鸟儿选择高大的树枝。鹪鹩(一种小鸟)满足于自己的小巢,而那些琐碎的人又何必追求更多呢? 赏析:
望罗浮 罗浮东望海天宽,四百峰头紫雾蟠。 注释:罗浮山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广阔的海面和无边的天际;四百座山峰上,紫色的云雾缠绕。 宦迹驱驰思拄笏,云林衰谢悔弹冠。 注释:为了仕途奔波忙碌,想起曾持笏(古代官员用来指挥的棒)指挥政务;随着年岁增长,对于山林的厌倦,后悔过去曾弹冠(指辞去官职)。 共传幽境身堪老,只恐尘心路改观。 注释:大家都传说这幽静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得长寿
【注释】 1. 望罗浮:登高远望罗浮山。罗浮山在广东省增城县,为粤南名山。 2. 济滕非无具:渡江过滕县(今山东省滕州)时,不是没有准备的。 3. 全凭马识途:指凭借骏马熟悉道路。这里用“识途”暗喻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熟识和驾驭。 4. 丹丘: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之山名。此指代罗浮山。 5. 翠霭半虚无:山上的雾气缥渺而隐约。 6. 万仞飞云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7. 三峰上界孤:指三座山峰高耸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增城西北,为粤北的高峰。 望罗浮:以罗浮为题作诗。 斗削:高耸的样子。青芙蓉:指峰林。 崖欹(qī倾斜):指峰崖险峻。转觉:反而感到。白日碍:指日光被山峰挡住。 洞古:指山洞古老。况:还。阴云封:指山中常有云雾缭绕。 纷错落:形容瀑布水声如万马奔腾,交错而下。 光玲珑:光芒明亮而晶莹剔透。 师雄梦后:传说晋人郭璞游罗浮山,梦见仙人吴仙姑说:“子来求吾,但当令春往冬还
【注释】 野人:隐士。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境内。寒夜月:指隐居的岁月。别是一闲身:意思是说,在这寒夜中,猿声凄清,使人倍感孤独。一闲身:《庄子·逍遥游》中,列子御风飞行时,有神女相伴,列子感到十分快乐,但到了家后,发现是一只巨大的木雁。后来,列子又乘着风飞行,神女又出现在他面前,这一次,他感到十分寂寞。于是,列子便悟出了“吾犹昔也,失应(yīn)之也”(《逍遥游》)的道理。 【赏析】
【注释】1.望罗浮:指游历名山。2.蒙蒙意,朦胧的意境3.人家与钓矶:渔人之家和打鱼的石矶4.寺门钟乍起:寺庙的钟声刚刚敲响5.樵客径犹非:樵夫的小路还不明显6.四百层泉落:有四百个瀑布在落下7.三千丈翠飞:有几千丈的翠绿在飘荡8.半面尽斜晖:夕阳的半个影子已经落下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游览罗浮山时的景象,表现了他游山玩水的乐趣。首联写诗人站在山顶上远眺,看到山下人家和钓鱼石矶
这首诗的原文是: 望罗浮 只有蒙蒙意,人家与钓矶。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注释: - “只有蒙蒙意”:意思是诗人对景象的感受只是淡淡的,没有明确的情感表达。 - “人家与钓矶”:描述了周围的环境和人的生活。 - “寺门钟乍起”:表示时间已经到了寺庙附近,钟声开始响起。 - “樵客径犹非”:描绘了山间的小路上仍然有樵夫行走的痕迹。 -
望罗浮 昔游东海观蓬莱,宫阙晃朗金银开。 扶桑坠枝生夜梦,火轮飞破琉璃堆。 南纪群真羡奇丽,狡狯驱石鞭龙雷。 偷移左股置户牖,青天突起瑶石台。 飞云列坠引羲驭,欲与岱岳争风霾。 朱明洞中夜奏乐,瑶池半入流霞杯。 巨鳌伏罪坐失守,千年断骨森皑皑。 我是安期瓜枣使,泉源主者无嫌猜。 乍可老人赐颜色,敢向玉女通诙谐。 拟寻松径窥上界,凤凰去作高辛媒。 珍禽联翩迓贵要,洞天犹尔吾何哀。 神丹火冷灶土埋
注释:站在山顶远望,只见云雾缭绕,山峦叠嶂,海天一色,恍若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山巅远眺,只见云雾缭绕,山峦叠嶂,海天一色,宛如仙境,不禁感叹人间有此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