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爱千章,靡益于世道。
是则徒尔为,虽多胡足宝。
譬入东风林,炫目多花草。
容媚可人怡,饥至莫余饱。
曷若事西畴,省彼粱与稻。
实为卒岁凭,永焉天命保。
感遇三首
介绍
。
《感遇》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组诗,共3首。
感遇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悲往犹可追,忧来实不禁。入室每长叹,出门复四邻。
所思在远道,因望遥山尽。不见一人归,泪水无人问。感遇其二
昔为林中鸟,今宿人里巢。飞去复还来,往来无断绝。
朝出东门行,暮入西门过。出入不相逢,何由知所托?
人生如寄尔,飘飖同浮萍。感遇其三
昔为林中花,今落人世间。春去复秋来,年华日夜变。
朝出东门行,暮入西
相关推荐
诗句解析: 1. “吟诗爱千章” - 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数量众多。 2. “靡益于世道” - 没有益处(对世事)的增益。 3. “是则徒尔为” - 因此只是徒劳无功。 4. “虽多胡足宝” - 即使再多也不足为贵。 5. “譬入东风林,炫目多花草” - 如同进入春天的树林,眼前尽是繁花和绿草。 6. “容媚可人怡” - 外表美丽迷人让人愉悦。 7. “饥至莫余饱” - 饥饿时它无法给予满足。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抓住诗中的重点句子或关键词语来理解,如“感遇三首”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登山虑其高”“涉水忧其深”是说人应该像登高山、涉大川一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即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坚强的意志;“独于处世人,而弗度其心”是说一个人如果身处世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内心世界就一定很高尚;“其心一弗度,言貌终难谌”是说内心世界高尚的人
【译文】 驾牛犁田待我耕,驾车骑马待我行。 无知的小牛小马都服从,鞭打驱策不仁心。 怎么知道有血气,为何独能无情。 所以异贵贱,因为人为物灵通。 消耗资财竭其力,可见见推恩德政。 唉呀残忍之徒,戕杀如同折茎。 【赏析】 本诗是李白《感遇》组诗的第三首。此诗写于天宝初年(742年),诗人在长安任翰林供奉时所作。 首二句:“服牛待余耕,乘马待余行。”这是说,我驾车耕田,你驾驭马奔驰,各干各的事情
感遇三首 陈子昂诗篇,抒发忧国之情 1. 自怜错节尚千盘,信是人间行路难 - 诗句释义:诗人自叹命运多舛,如同曲折盘根的树木,艰难地生长在人世间。 - 关键词解释:错节、行路难 2. 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 - 诗句释义:诗人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并非为了追求虚名或贪图安逸。 - 关键词解释:落拓、马骨、猪肝 3. 交游乱后知谁在,故老闲来旁若看。 - 诗句释义:诗人感叹世事沧桑
【注释】 《感遇》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诗篇。此诗为第一首,作者在开元年间因得罪权贵,曾遭贬谪,后又被召回,但不久又再度被降职。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感慨与不平。“相传霸越有神山,国破空留匹马还”,传说中,霸越(在今江苏无锡附近)有座神山,国家一旦灭亡,它便隐没了踪影,只留下一匹孤军奋战的战马返回故乡。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赤堇纯钩难复铸,黄间劲弩似堪弯。”赤堇和黄间都是地名
【注】: 1. 砥乱流:砥,磨。砥乱流,即砥砺流水,比喻激浊扬清。 2. 冠裳:指朝廷的官服。无计:没有方法、手段。依刘:依赖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 3.周甲子:周朝有甲子纪年,此处指周代。 4.论人:《论语》中说:“孔子谓季康子:‘千乘之国,百乘之家,宗庙会同,非礼乐之用,焉用之哉?’”这里借指《论语》。“晋春秋”:指《左传》。 5.微躯:微薄的身体。虑向风尘老:忧虑自己衰老在风尘中
【注释】 感遇三首:指诗人在仕途上遭遇的挫折。《乐府解题》说:“《感遇》三十八首,言君子遭乱世而思济世也。” 纷忌直:纷繁忌惮正直的人。 工:巧妙,熟练。 触事情偏感:遇到事情就有所感触。 趋时愿不同:趋附时俗愿望不同。趋附,趋附权势。 庄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比喻人与非己同类之人为伍。 楚人弓:楚国人制作的弓,比喻贤才不遇。 汝力:你的才能。 论已公:议论公正。
诗句原文: 百里今司牧,俦非保障哉。 食须怜弱肉,吹或借寒灰。 直道凭谁主,狂澜未可回。 逢时应百感,何止七堪哀。 注释: - 百里: 指地方官员或统治者。 - 今司牧: 表示现在负责管理或治理。 - 俦非保障哉: 意味着这样的领导不是真正的保护者。 - 食须怜弱肉: 指出对待弱者应该更加同情和怜悯。 - 吹或借寒灰: 暗喻在困难时期应寻求帮助。 - 直道: 正直的道路或行为。 - 谁主: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以下是对每句诗句的释义: 1. 澹泊明吾志,孤贞谢世嚣。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和平和,远离世俗的纷扰和喧嚣”。这里的“澹泊”指的是心无杂念,超脱物外;“明吾志”则是表明自己的理想或志向;“孤贞”表示自己坚守节操,不为世俗所动;“谢世嚣”则表示对尘世的厌倦和不屑。 2. 蛾眉妒任老,鸡肋毁防销。
【注释】《感遇》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此诗以议论起,议论结,中间用比兴手法,写诗人的忧愤与不平。 首联“朝看一片云”,写日出时看到云彩变幻无穷,犹如山中雪景; 颔联“暮作千山雪”,写傍晚看见雪光四射,山峦似雪,景色壮美。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观描绘得绚丽多彩,富有诗意; 颈联“天上明月光”,写月圆如盘,皎洁无瑕; 尾联“时事日纷纷”,指天下大事纷纭复杂;“谁巧复谁拙”
下面是对《感遇三首》中每句诗的逐字释义: 1. 种树沧江边,人在江头住 “种树”指的是种植树木。 “沧江边”指宽阔的长江边。 “人在江头住”表示有人居住在这里。 2. 绿树已成林,幽人在何处 “绿树已成林”形容树木已经长成了森林。 “幽人”指的是隐居的人或隐士。 “在何处”表达了对隐士去向的疑问。 3. 高枝挂藤萝,四时惊风雨 “高枝”指的是树木的高部分。
昔游姑苏台,朝暮麋鹿游 五丁施巨力,金牛竟未得 夷齐与景公,北山同尽忠 浊醪粗米饭,一饱足余生 译文: 昔日在姑苏台,朝朝暮暮都是麋鹿相伴。五丁力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得到金牛。夷齐和景公一样,最终都为北山的志节而献身。他们吃的是浑浊的酒,粗糙的饭食,却也能吃得心满意足,不再追求更多。 注释: 1. 姑苏台: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古代吴国的一座著名宫殿。 2. 五丁:传说中的五位力士
【注释】 朔风:北风。河上:指黄河之上。 黯黯:昏暗的样子。天将夕:天快黑的时候。 落日:太阳西沉,余晖映照在云彩上,显得格外明亮。 气黄:云气呈黄色。 波涛:水波。腾拍:翻涌激荡。 逆流:逆水行舟,比喻仕途不顺。 徘徊:来回游动。 中:内心。 孤怀客:独自飘泊他乡的游子。 无停区:没有停留的地方。 相迫:相互逼迫。 何:疑问词。 涉:经历。 艰危:危险艰难。 踌躇:犹豫不决。 百忧积
【注释】 感遇:诗人在长安时,因触景伤情而有感于怀,故作此诗。百卉腓:百花枯萎凋零。 丛柯:树丛中的枝条。振落槁:枝叶凋零。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孤生树:孤立的大树(即古语“木秀于林”)。雕零:衰败。 昔:从前。桃李秾:桃花和李花盛开繁茂的景象。 转眴:转眼间。靡秋草:秋天到来,草木变黄。 荣枯:草木的荣枯、生长和衰亡。乃常理:是自然的道理。 所赖:依靠什么。耐岁寒:能经受严寒。冬心自含抱
诗句:独鹤东南飞,身迥心自违。 译文:一只孤独的鹤向着东南方向飞翔,它的身体高耸而心灵却背离了原点。 关键词解释: 1. 独鹤:指的是一只独自飞翔的鹤。 2. 东南飞:指鹤在东南方向飞翔。 3. 身迥:身体远离。 4. 心自违:心灵背离了自己的本心。 5.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鹤独自飞翔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和背离的深深感慨。鹤的孤独和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诗人通过这种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