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百卉腓,丛柯振落槁。
亭亭孤生树,雕零每苦早。
昔时桃李秾,转眴靡秋草。
荣枯乃常理,贤知非能保。
所赖耐岁寒,冬心自含抱。
君看青阳归,清阴覆行道。
【注释】
感遇:诗人在长安时,因触景伤情而有感于怀,故作此诗。百卉腓:百花枯萎凋零。
丛柯:树丛中的枝条。振落槁:枝叶凋零。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孤生树:孤立的大树(即古语“木秀于林”)。雕零:衰败。
昔:从前。桃李秾:桃花和李花盛开繁茂的景象。
转眴:转眼间。靡秋草:秋天到来,草木变黄。
荣枯:草木的荣枯、生长和衰亡。乃常理:是自然的道理。
所赖:依靠什么。耐岁寒:能经受严寒。冬心自含抱:冬天的心性仍然保持怀抱。
君看:你看。青阳归:春天的到来。
清阴:清凉的树荫。行道:道路上。
【赏析】
《感遇》三首写诗人对人生哲理的体悟,表现了诗人在黑暗势力迫害之下,依然坚持操守,不趋炎附势的人生态度。
第一首开头两句:“天寒百卉腓,丛柯振落槁。”意思是说:寒冬降临的时候,百花都已枯萎凋零,只有树木还保持着生机;树木的枝干交错在一起,仿佛在互相鼓励。这里,诗人以百卉腓比喻自己的遭遇,以丛柯比喻自己的处境,以振落槁比喻自身的遭遇,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在艰难险阻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情绪。
第二首:“亭亭孤生树,雕零每苦早。”意思是说自己像一棵孤独生长的大树,虽然长得挺拔俊朗,但却常常遭受早霜的侵袭。这里,诗人以孤生树比喻自己的遭遇,以雕零比喻自己的境遇,以苦早比喻自己的遭遇,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艰难险厄中的不幸遭遇。
第三首:“昔时桃李秾,转瞬间靡秋草。”意思是说:以前那些盛开茂盛的鲜花和绿叶,很快就被秋天的落叶覆盖了。这里,诗人以桃李秾喻昔日的荣耀与美好,以靡秋草喻昔日的辉煌与成就,以转瞬间指时间的流逝与变迁,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美好时期,以及如今已经失去的一切。
第四首:“荣枯乃常理,贤知非能保。”意思是说:草木的盛衰都是大自然的常理,人的智慧并不能永远保全自己的生命。这里,诗人用荣枯比喻世间万物的兴衰更替,用贤知比喻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智慧与才华,以非能保指这些智慧和才华无法永远保全自己,表达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第五首:“所赖耐岁寒,冬心自含抱。”意思是说:我依靠着顽强的忍耐度过寒冷的岁月,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坚定的信念。这里,诗人用耐岁寒比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与毅力,用冬心自含抱形容自己内心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在艰难险阻面前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决心与信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品格修养的重视。
第六首:“君看青阳归,清阴覆行道。”意思是说:你看那青阳渐渐归来,它把一片片清凉的树荫洒遍了道路。这里,诗人用青阳归比喻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用清阴覆行道形容春天的暖意和阳光普照大地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生机勃勃与欣欣向荣。同时,这也隐喻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世事无常的认识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追求,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