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姑苏台,终朝麋鹿游。
五丁苦其力,何曾得金牛。
夷齐与景公,同尽北山丘。
浊醪与粗饭,一饱吾何求。
昔游姑苏台,朝暮麋鹿游
五丁施巨力,金牛竟未得
夷齐与景公,北山同尽忠
浊醪粗米饭,一饱足余生
译文:
昔日在姑苏台,朝朝暮暮都是麋鹿相伴。五丁力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得到金牛。夷齐和景公一样,最终都为北山的志节而献身。他们吃的是浑浊的酒,粗糙的饭食,却也能吃得心满意足,不再追求更多。
注释:
- 姑苏台: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古代吴国的一座著名宫殿。
- 五丁:传说中的五位力士,他们曾试图打开天门,进入天堂。
- 何曾:从未有过、从来没有。
- 金牛: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富贵和权力。
- 夷齐: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忠臣,分别是伯夷和叔齐,他们在周武王伐纣后不愿辅佐商纣王而自沉于水,被后人誉为“不食周粟”。
- 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名晏婴,因反对权臣专政而被排挤,最后忧愤而死。
- 浊醪(láo): 劣质的酒。
- 粗饭:粗糙的食物,通常指简单的食物。
- 一饱:满足,这里指的是吃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场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来表现忠诚与贪婪的反差。首句“昔游姑苏台”引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第二句则通过“五丁”和“金牛”的描写,暗示着力量与贪婪之间的对比。第三句和第四句通过夷齐与景公的对比,展现了忠义与贪欲的不同结局。末尾两句则通过对生活简朴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整体上,诗歌通过生动的历史典故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