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山前曙色微,故人相别思依依。
五羊仙子知何处,一片征帆带雨飞。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
介绍
。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是晚清诗人、学者林则徐的诗作,创作于1835年(道光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此诗描绘了作者从广东肇庆到广州沿途所见的景色和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岭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当地的生活习俗。诗人通过描述沿途的山川河流、村落市集等景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广州街头巷尾,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同时,诗中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一些思考和感慨,反映了晚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和社会现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研究林则徐及其时代风貌的重要资料之一。
请注意:由于历史背景的限制以及可能的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诗歌中的
相关推荐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 译文 龙母山前曙色微,故人相别思依依。五羊仙子知何处,一片征帆带雨飞。 注释 1. 龙母山:位于广州市东北,是当地的著名景点,传说与海神的传说有关。 2. 曙色微:描述天边刚刚泛起的晨光,带有一丝温暖和宁静的气息。 3. 故人相别:表示作者在旅途中与老朋友告别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和不舍。 4. 五羊仙子:五羊城的象征,据说是五位仙人化身
这首诗是诗人在甲寅腊月十日从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的纪行之作。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雨歇北风生晓寒,湍流初急进船难。 注释:天气放晴后,北风带来了清晨的寒冷,湍急的水流让船只难以前行。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恶劣天气下的困境。 2. 路从螺蚌湾头过,羡杀轻鸥卧石滩。 注释:道路从螺蚌湾的湾头经过,羡慕那些轻盈的鸥鸟能够躺在石滩上休息。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甲寅是宋神宗熙宁七年,时作者年24岁。石龙,今广东东莞县南,属东莞县境。广州,今广州市。会城,即广州城。 (1)“两山不见临溪屋”意思是说:两座青山看不见,溪头有屋,但已经无人居住了。 “长日还无唤渡人”意思是说:漫长的日子还没有一个船夫来招呼渡河。 (2)“逆水孤舟行数日”意思是说:逆着水流,一只空舟漂泊了好几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理解题干要求、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题干中“乱石排溪急水悬,夕阳衰草白鸥边”两句诗意思是:“乱石堵塞溪流,急水流悬空而下,夕阳映照下的衰草,在白鸥旁飘荡”。这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途中所见景色,渲染出凄清、萧瑟的气氛。“明朝短策穿云去,不似舟中得稳眠。”的意思是:明天早晨我驾着一叶扁舟穿云而去
【注释】 廿里徒行万里遥:二十里有一段路,万里指距离远。 难于孤艇逆春潮:在小船中逆潮而上困难重重。 自从羸马归官后:自从那匹马瘦弱不堪,被官府收去养着之后。 便合还山作老樵:便应当回到山中去,做一位年高力衰的老樵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石龙赴广州途中所作的记事小诗。首联写自己从石龙到广州的旅途之远、路程之长;颔联写自己因失去一匹良驹而感到苦闷;颈联则表明自己从此要归隐山林、做一个老樵夫了
【解析】 1.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五言律诗。 2. “直上”的意思是“笔直向上”,形容山势高峻陡峭;“龙威”指山峰,万石梯即万级台阶,形容山势陡峻;“翠萝”指葱茏的藤蔓植物,这里用来描绘山景;“须臾”的意思是“片刻”;“沙鸥”指水边的大雁等鸟类。 3. 本诗译文:笔直地向山顶登攀,万丈高的山峦像一条巨龙。浓绿的枝叶遮住了太阳,白云低垂。一会儿又变成沙鸥相伴,乘着筏子吟咏诗歌,从山下浅溪流过
【注释】 磷磷:水清见底的样子。湍濑:急流的水潭。蛇行:像蛇一样曲折蜿蜒而行。短筏:小船。蛮语:指岭南少数民族的语言。山翁:指隐士、隐者。 【译文】 清澈的河水中夹杂着风雪,小舟在乱石中弯曲前行。今晚我该向谁借宿呢?只好笑问那隐居的山人。 【赏析】 这是一首记行诗,写诗人于甲寅腊月十日从石龙(今广东石龙镇)出发,赴会城(广州)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写得简洁流畅,清新自然
注释: 1. 中天晴日敛山霏 - 描述的是天气晴朗,阳光普照的景象。 2. 犹有高林露滴衣 - 尽管是晴天,但树林里依然有露水,水滴在树叶上,然后滴落下来,打湿了衣服。 3. 欲就石崖题岁月 - 想要在石头的悬崖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或名字。 4. 湍流催筏去如飞 - 湍急的水流使得筏子行驶得非常快,好像飞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的情景
【注释】 出水云山几百重:指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出水:从水中涌出。云山:云雾环绕的山。几百重:形容山峰叠嶂,层层相叠。 回流犹是学蟠龙:指江水回旋如蛟龙盘旋。 绿溪:清溪。贳酒:买酒喝。村舍:乡村房屋。 终日娱人只老松:指只有那棵老松树在整天地给人娱乐。娱人:使人快乐。只:只有。老松:苍劲挺拔的松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自石龙赴广州会城的途中所见景色和所感之情。首句“出水云山几百重”
【注释】 甲寅:农历十二月的第十天,即阳历12月10日。石龙:地名,今属广西容县。容州:古郡名,今广西容县。 可人:值得怜爱的女子。见:同“现”,出现。玉:比喻女子肌肤洁白柔嫩。娟娟:形容美好的样子。神仙窟:仙人居住的洞府。幽探:暗中探寻。小洞天:指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赏析】 《岭南杂记》卷五云:“唐宋时广东诸州皆有道观,如广州之真君观、罗浮宫,韶州之紫云观,端州之清远观。其外城又有开元观
【注释】 甲寅:宋孝宗淳熙七年。石龙:今广东东莞市。会城:广州。茅屋:茅草盖的小屋。参差:高低不平的样子。竹树:竹林和树木。 【赏析】 这首七绝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水乡行旅图,诗人在这幅画中,用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舟顺流而下,船出城郊,进入水乡。“水天空阔”是说眼前江面十分宽广,“两山齐”是说两岸山峦重迭,一望无边,写出了江面的开阔以及山势的连绵
【注释】 甲寅:即公元1354年。石龙:今广东广州。会城:指广州,古称“番禺”“越台”,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嵩台:在广东南海县西南。岁除:除夕。乡人:指作者的同乡。胜家:即胜子,指胜子之妻。绸缪:绸缪酒壶,喻言饮酒。𢬵(zhú):盛酒器。联床:并床共卧。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十一年(1354)除夕夜,时作者自广东石龙赴广州途中,宿于其同乡胜子家。诗人以简炼的语言
注释: 青天阔处是藤州,遗迹空寻秦少游。 这是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天空与藤州的景致。"青天阔处"暗示了天空的广阔无边,而"藤州"则可能是指一个地方的名称或者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遗迹空寻秦少游"则是诗人对历史的追忆,"秦少游"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者是诗人的代称,这里指的是那些曾经留下过足迹、现在却已无处可寻的人们。 树压古城人影寂,夜深江月下高楼。 这句诗描绘了古城在夜色中的寂静
【注释】 甲寅:年号,指元末张士诚据吴地时,朱元璋所建的年号。石龙,今广东中山市。会城,即广州府城。九疑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重瞳:传说中古代帝王有重瞳,能看穿天下事。两溪,指东、西二流经苍梧县的桂江支流。浮云底:像浮云一样在水面上漂浮。四面青山夕照中,傍晚时分,太阳从四周围照过来,青山显得特别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石龙赴广州途中的纪行。诗的前两句写舟泊苍梧,挹取渚风,吊古思今
注释: 甲寅腊月十日,从石龙出发前往广州城途中纪行。 为爱嘉鱼不放舟,从容访古入林丘。 因为喜爱嘉鱼而不愿划船,悠然自在地探访古老的山丘。 回仙不见空祠宇,白发黄尘起暮愁。 在回仙祠里看不到仙人身影,白发苍苍的我,在落日余晖中,满心惆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甲寅腊月十日,从石龙出发前往广州城途中所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嘉鱼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因为喜爱嘉鱼而不愿划船
【注释】 渚:湖边的小洲。石龙:地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会城:古称州治为“会”,即今广州市。石湍:水名,发源于石龙,流经石门、大观二镇。生菜:一种蔬菜,嫩时可食。春盘:古代风俗,在立春日吃春饼,配以生菜。 【赏析】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此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组诗作品,共二十首,每首都描写了旅途中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 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篇,写于作者由石门到广州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