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淮阴道,王孙剧可怜。
已无诸母漂,犹剩一台偏。
试问藏弓日,何如把钓年。
我来倍惆怅,片石立寒烟。
淮阴钓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阴钓台》是清代诗人华蘅芳创作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 创作背景:《淮阴钓台》是一首描写历史人物韩信和其遗迹的诗作,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华蘅芳通过这首作品,不仅表达了对韩信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对历史英雄的哀思。
- 内容解析:该诗首句“西风萧萧淮水流,淮阴侯去今千秋”描绘了淮水秋风吹过时的情景,以及韩信离去已有千年的历史沧桑感。接着诗人回忆昔日王孙韩信未遇时的英姿和落魄,以及他因一饭之恩而怀才不遇的困境。“谁知天意将亡秦,孤鸣篝火群疑神”两句则表达了对韩信最终揭竿而起反抗秦朝命运的赞美,同时展现了其孤独的身影在乱世中犹如篝火般引人瞩目。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与尊重。特别是诗中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手法,如“孤鸣篝火”、“群疑神”,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淮阴钓台》作为一首蕴含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反思,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