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湖光荡翠烟,近湖人总种湖田。
莫教全割湖云去,留取眠鸥浴鹭天。
惠州西湖杂诗
介绍
。
《惠州西湖杂诗》是清代诗人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三月。
作者简介
郑燮
郑燮,字克柔、半峰,号理庵、石谷、稽留山人等。江苏兴化人,清初画家和诗人,与朱耷、黄慎并称“清代三大僧”。其画以兰竹为主,兼及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鸟兽,用笔苍劲简练,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丰富。
作品原文
惠州西湖杂诗
山高水长自清幽,湖光山色共中秋。
白云深处有人家,一曲渔歌入晚流。
月明风静夜难眠,梦绕江南烟雨村。
万里江山都在眼,却嫌此地太匆匆。
注释译文
相关推荐
诗句原文: 十里湖光荡翠烟,近湖人总种湖田。 莫教全割湖云去,留取眠鸥浴鹭天。 译文注释: 这两句诗描绘了惠州西湖的美丽景色,湖面波光粼粼,仿佛被一层翠绿色的烟雾所笼罩。近湖的人们总是在湖边种植农田,使得整个湖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赏析: 本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惠州西湖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十里湖光”这一宏大的意象,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宽广而深远的空间感。同时
玻璃五色照开厅,湖艇仍标紫洞名。欲向西新桥洞去,另呼杉板过桥行。 注释:五彩斑斓的玻璃映照着大厅,湖中小艇仍然以紫洞命名。想要向西前往新桥洞口,另外召唤杉木板过桥行进。 赏析:这首诗是晚清诗人丘逢甲的七言绝句。它描绘了惠州西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通过对湖光山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当地文化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玻璃五色”形象地展现了大厅的华丽装饰
惠州西湖杂诗 放生池即在湖留,群鳞命今谁乞求?渔网斜阳十里秋。 注释与赏析: - 有例杭州与颖州,放生池即在湖留。 - 注释:“放生池”是古代一种用于放生水族的池塘,位于杭州和颖州的湖泊中。 - 赏析:通过对比杭州和颖州的湖泊,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于今谁乞群鳞命,渔网斜阳十里秋。 - 注释:“群鳞”指的是各种鱼类。 - 赏析:诗人用“谁乞”一词表达了对鱼类命运的担忧
以下是对《惠州西湖杂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占断湖波滑笏春,苏堤依样接湖滨。何人为种堤边柳?摇落秋风亦可人。 - 占断湖波滑笏春:“占断”意为独占或者垄断,这里形容湖水在春天时像用笏板滑过一样流畅。“滑笏春”可能是指水波如滑石般顺滑,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占断”还可能暗含诗人对于这一景致的独占和欣赏之情。 - 苏堤依样接湖滨:苏堤是指杭州西湖边的苏公堤
诗句原文: 落日青山湖上峰,湖天秋色在芙蓉。 游人欲问朝云墓,看取团团塔顶榕。 翻译: 夕阳映照在青山之上,湖水和天空交融,秋天的景色如画般美丽。 游人们想要寻找那位名叫“朝云”的女子之墓,只见那高高的塔顶上生长着茂盛的榕树。 注释: - 落日青山湖上峰:夕阳映照在青山上,山峰若隐若现; - 湖天秋色在芙蓉:形容湖水与天空交融,秋天的景色如画; - 游人欲问朝云墓
注释:分割栖禅已经足够悲哀,为了记录功业而浪费了刻铭的才华。人间还有愚笨愚蠢的人和儿女,乱葬在朝云墓边。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在惠州西湖游玩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惠州西湖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对“人间更有痴儿女”一句的描写,诗人讽刺了那些不珍惜生命、不懂感恩的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何处飞来脱劫尘,准提阁上祝能仁。 谁从玉色毫光里,真见如来瑞相身。 注释: 何处飞来脱劫尘,指从哪里飞来的脱去尘埃的灵体。准提阁上祝能仁,准提阁是指藏传佛教中的一座寺庙,在这里祈求神灵的力量。 谁从玉色毫光里,谁是指谁在玉色毫光中出现。真见如来瑞相身,真是指真正见到的意思,如来指的是佛祖,瑞相指的是吉祥之像,身指的是本身。 赏析: 《惠州西湖杂诗》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七言绝句
以下是对《惠州西湖杂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永福寺前嘉靖碑,赋诗人喜破倭归。” 解析:在永福寺前面有一个嘉靖时期的石碑,是诗人为庆祝胜利破敌归来而创作的。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前的一块石碑上题字,庆祝自己为国家取得的胜利。嘉靖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诗人的创作则体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 第二句:“山门重刻坡仙字,波磔全乖一例肥。” 解析:山门上重新刻上了苏轼的字体
诗句: 山色湖光占几分,丰碑平哱此铭勋。 罗浮风雨魂归处,零落松楸太保坟。 注释: - 山色湖光占几分:指惠州西湖的自然景色美丽而引人入胜。 - 丰碑平哱此铭勋:丰碑指的是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平哱是指平息叛乱或战争,此铭勋则意味着这些丰功伟绩被永久地镌刻在了丰碑上。 - 罗浮风雨魂归处:罗浮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因此被视为魂归之处。 -
惠州西湖杂诗 门题山水小蓬瀛,前辈传经讲席横。 一片湖云遮不住,藕花深处读书声。 注释: 山水小蓬瀛:形容风景如画的山水景色美丽。 前辈传经讲席横:指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们曾在这里讲授经典。 一片湖云遮不住:比喻学问或才华无法被任何困难所阻挡。 藕花深处读书声:指在荷花盛开的地方,听到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惠州西湖边,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
诗句释义 1 伯牙台上记留题: 伯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琴师,此处可能是指某人在伯牙的琴台(即演奏用的琴)上留下了记号或留言。"记留题"意味着这些留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或艺术价值。 2. 更写丰湖五别词: "丰湖五别词"指的是与五个人分别时所写的诗,这里的"丰湖"很可能是一个地方名称,而"五别词"则表明有五首离别诗。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不同人物或场合的离别之情有深刻的体会和表达。 3.
诗句:东坡留砚更留铭,湖叟能谈旧事听。 译文注释如下: - 东坡留砚:苏轼(苏东坡)留下的砚台,意味着他在惠州留下的痕迹。 - 更留铭:在砚台上留下了铭文,这可能代表了他对惠州的回忆或对某种理念的阐述。 - 湖叟:指的是居住在西湖周围的老人。 - 能谈旧事:这位老人能讲述过去的故事或者经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惠州期间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场景,特别是他与一位湖叟的对话
亭亭桂树影扶疏 何处投竿许老渔? 留得浚湖遗疏在,花洲合祀邓鸿胪。 注释: 亭亭:高耸的样子。 桂树:指古之月中桂,亦泛指桂枝。 疏:这里指树枝。 许老渔:让老渔翁打杆子。 浚湖:挖深湖水。 遗疏:指遗留下来的奏疏。 邓鸿胪:即邓廷桢,曾为广东总督,有政绩。 赏析: 这首诗是晚清诗人丘逢甲的《惠州西湖杂诗》的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亭亭玉立的桂树和老渔翁投竿的景象
【注释】 携屐:带着鞋子。排云:排上云霄。长爪:指大手笔。呼阿奶:唤人乳名。留镇:留下镇守。阡:小道,也指墓志铭、墓表等。孝子:指忠臣或贤臣。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首联写寻碑游洞天的情景;颔联写自己挥毫泼墨写下诗文;颈联用典表达对湖山的眷恋和对忠臣孝子的怀念之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景起,以情结,情感真切而细腻,意境深远而开阔
卧庭双柏老成僵,坠石蓬莱事渺茫。 元妙欢中寻二妙,笔花残梦吊江郎。 【注释】 1. 卧庭:指诗人的庭院 2. 双柏:指庭院中的柏树,两棵合为一对 3. 老成:形容人年纪大但依然精神饱满、有经验 4. 坠石:形容石头从高处坠落 5.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这里借指美好的梦境或理想状态 6. 元妙:指最精妙的地方 7. 欢中:喜悦之中 8. 二妙:指两种美妙的事物
【解析】 1. 这首诗的韵脚是“飞”和“衣”。 2. 此诗首句中的“湖归”指儿女们乘船归来,诗人泛舟于西湖之上,见儿女们欢声笑语,于是便有了“笑语声中棹欲飞”一句。 3. “消受”即享受,此处意为尽情欣赏。 4. “蘋花”为水生草本植物,生于池泽岸边,花白色微带紫晕,形似菊花,故又名“白苹”“浮萍花”,可作茶饮,有清热解毒、明目利尿之功效。 5. 根据注释二可知,“素罗衣”是白色的丝织品
【解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情趣的七绝,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归途饮酒看夕阳的场景。“黄塘”即黄塘寺,位于惠州市惠阳区。黄塘寺是岭南著名古刹之一,始建于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后屡经修葺扩建,形成规模宏大的丛林寺院。该诗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第三句抒情;第四句点题。“残霞”指天边夕阳西下时所余晖映照的晚霞。 【答案】 注释: 黄塘寺:黄塘寺在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县。 几人家:几户人家。 种菜
注释: 惠州西湖杂诗:这首诗描绘了惠州西湖的景色。 红棉水榭水中央:红棉树下的水榭位于湖中央。 落尽红棉榭亦荒:随着红棉花的凋谢,水榭也变得空荡荡的。 湖鸟叫云虫吊月:湖中的鸟儿在叫着,而云虫(蜻蜓)则在吊着月亮。 西风吹送十分凉:西风送来凉爽的气息,让人感到舒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惠州西湖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红棉水榭”、“落尽红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罗浮山和西湖后的感慨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析: 1. 欲写西湖泛月图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有意向创作一幅描绘西湖夜景的画,其中月亮是画面中的关键元素。 2. 罗浮游罢到西湖 - 在游览完罗浮山之后,诗人选择前往西湖继续他的旅行,说明罗浮山并非他此行的终点。 3. 空明一片天连水 - 描述的是西湖的水面与天空相接的景象,"空明"指的是水面的清澈和平静
以下是对《惠州西湖杂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诗句解读: - 西湖桥下:指诗人在惠州西湖边行走时,看到桥下流水潺潺。 - 水云苏:形容水面上飘动的云雾,如同水中的倒影,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 春水桃花:春天的湖水和岸边的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白饭鱼:指的是一种生活在湖中的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而得名。 2. 译文注释: - 我与西湖留后约:诗人与西湖之间有一种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