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梦返江南

斜月三更。薄帏夜卷西风冷。半床花影。寂寂愁难醒。
万里关山,付与红蕤枕。烽烟警。音书偏梗。梦越梅花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其一·梦返江南》是清朝左锡嘉创作的一首词作。下面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左锡嘉,清代文人,生平不详。其创作生涯中以诗和词为主,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不多。
  1. 诗词原文
    斜月三更。薄帏夜卷西风冷。半床花影。寂寂愁难醒。
    万里关山,付与红蕤枕。烽烟警。音书偏梗。梦越梅花岭。

  2. 词的解读

  • 意境描绘:词中通过“斜月三更”营造了一种夜晚的氛围,“薄帏夜卷”则描绘了一幅深夜入睡的场景,而“西风冷”则传达了清冷的感觉。
  • 情感表达:词中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难以入睡的寂寞,同时通过“万里关山,付与红蕤枕”表达了对远方战事的关切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 象征意味:词中的“红蕤枕”可能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结尾的情感升华:“烽烟警。音书偏梗。”展现了战争背景下通信中断带来的无奈与痛苦,而“梦越梅花岭”则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或希望。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词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斜月”、“西风”、“花影”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词的内涵,同时也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 情感寄托:词中的情感深沉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这种手法使得词的情感更加真挚而深刻。

《点绛唇·其一·梦返江南》不仅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部充满深意、艺术性强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解析,可以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