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草行

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
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
阶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扑无完肤。
里胥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
横行叫骂呼盘飧,阑牢四顾搜鸡豚。
归来输官仍不足,挥金夜就倡楼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草行》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作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深刻揭露了官吏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

《马草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边远小城在官府征用马草时所发生的故事。诗句“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描绘了寒冷的夜晚,官员们召集健儿来征收马草,而城中则空无一人,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接下来,“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进一步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展示了官员们在节日中依然不忘征收重税的行为。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具体描写官吏对老人的暴行,揭示了他们的贪婪与残忍:“阶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扑无完肤。”这种描写不仅令人触目惊心,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此外,诗中对里胥的描述,如“里胥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横行叫骂呼盘飧,阑牢四顾搜”,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官吏如何利用职权,任意欺压普通百姓的场景。

《马草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被官僚体系严重侵蚀的社会。它提醒人们关注历史的伤痕,同时也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警惕类似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马草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并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