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三千动地来,马蹄杂沓如轰雷。军有供顿马有谷,县官奔走如奴仆。
刍茭比屋困诛求,府胥索钱不即收。君不见江山城头新鬼哭,招魂无人乌啄肉。
马草行
铁甲三千动地来,马蹄杂沓如轰雷。军有供顿马有谷,县官奔走如奴仆。
刍茭比屋困诛求,府胥索钱不即收。君不见江山城头新鬼哭,招魂无人乌啄肉。
注释:
马草行:指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组诗的第一首。这首诗写唐玄宗时期军队的豪华和腐败。
铁甲:披着铠甲。
三千:指军队的数量。
动地:形容军队行动声势浩大。
杂沓:杂乱。
轰雷:形容战鼓声震耳欲聋。
军有供顿:军中供给充足。供顿,供应、供给。
谷:粮食。
县官:指地方长官。
奔走:急忙跑动。
比屋:每家。
诛求:索取。
府胥:管理财政的官吏。
索钱:向人讨取钱财。
不即收:不及时归还。
君不见:你看不见。
江山:指国境之内。
城头:城墙上。
新鬼哭:指新死去的鬼魂在城楼上哭泣。
招魂:召唤亡灵。
乌啄肉:乌鸦啄食尸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古风》组诗的第一首。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唐朝军队的奢华和腐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批评。全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唐玄宗时期的军队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繁华盛世之中。
诗的前两句“铁甲三千动地来,马蹄杂沓如轰雷”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军队浩荡出征的场景。铁甲三千,形容军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马蹄杂沓,则形象地描绘出士兵们奔腾不息的场面,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这两处描写不仅展现了军队的强大气势,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的感慨。
诗的后两句“军有供顿马有谷,县官奔走如奴仆”进一步揭示了军队的奢华生活。这里,诗人通过对军需供应和财政状况的描述,暗示了军队的腐败和浪费。而县官奔走如奴仆,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为了迎合军队的需求而奔波忙碌的情景,体现了当时官场的风气和弊端。这些描写都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诗的结尾两句“君不见江山城头新鬼哭,招魂无人乌啄肉”则是对前文主题的升华和总结。这里的“君不见”是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状无法改变的无奈和悲叹;“江山城头新鬼哭”,则是指那些因战争而死去的新鬼们在城楼上哭泣的情景,象征着无辜的生命被战争残酷夺去的痛苦;“招魂无人乌啄肉”,则是指那些已经死去的人无法得到安慰和祭祀,只能让乌鸦啄食其尸体,表达了诗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人类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唐玄宗时期的军队奢华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状的不满和批评。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弊端,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