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千竿万竿竹,森森萧萧戛寒玉。
下有清流澄以深,坐令六月忘炎熇。
粉兰一带绕溪边,翠草千丛绣山足。
亭台四面无正向,高下总随山势曲。
鸣泉万派落峰顶,波波折折漾文縠。
接筒分引注满池,池前一片波光渌。
我过曲径走禅房,拄杖山头穷远目。
凉风飕飕吹我衫,秋林万树如新沐。
遥闻天际落涛声,虬松万丈攒苍绿。
有时天香云外飘,悠悠鼻观接芳馥。
胜地岂独奔湍奇,移步皆堪作画读。
溪山信美非吾乡,登临那得蘧庐宿。
徒令游兴成句留,何日一茅来卜筑。
千尺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尺雪》是一首由清代乾隆皇帝创作的诗,旨在赞美赵宧光在苏州寒山所凿引泉水的瀑布“千尺雪”,以及后来在避暑山庄中模仿建造的“千尺雪”。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乾隆帝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
《千尺雪》的创作背景与乾隆帝南巡的经历密切相关。乾隆十六年(1751),他南巡至苏州寒山范氏山园,被那里的“千尺雪”瀑布吸引,认为动静皆宜,遂下令仿建于京城西苑、蓟县盘山静寄山庄和避暑山庄。这一经历激发了乾隆帝的艺术灵感,他创作了《千尺雪》诗,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艺术的追求。
《千尺雪》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乾隆帝对自然景观的一次深刻体验和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乾隆帝的审美情趣和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