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烟碧草暗离披,隐隐高原见古碑。
谩说从人皆妾妇,应夸死义是男儿。
一缳未解王孙恨,千载犹闻鬼子悲。
异域天荒开世运,五常还自五人持。
吊殉节五妃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殉节五妃墓》是何借宜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背景和人物牺牲,展现了明朝末年五位妃子在国家存亡之际的悲壮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她们忠诚与勇敢精神的钦佩。下面将对这部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诗歌内容:何借宜的《吊殉节五妃墓》描绘了五位妃子在明末清初战乱时期的牺牲场景。诗中通过“寒烟碧草暗离披”等句,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庄重的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诗中还提到了“一缳未解王孙恨,千载犹闻鬼子悲”,表现了这些女性以死明志的坚定决心及其悲剧性的结局。
作者介绍:何借宜,清代福建惠安诸生。尽管具体的生平不详,但从其创作的作品来看,他可能生活在一个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文学地位:该诗作为清朝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忠贞不渝的价值观的追求。通过对这些妃子故事的叙述,诗作传递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情感和理念。
艺术手法:《吊殉节五妃墓》在艺术上采用了传统的古典诗词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观来烘托人物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此诗不仅仅是对五位妃子个人牺牲的赞颂,更深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一种期待和要求。通过赞美她们的“男儿”精神,诗人传达了对于坚持信念、不畏生死的女性形象的敬意。
《吊殉节五妃墓》作为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背景和人们心理状态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几位妃子的故事的讲述,诗作不仅展示了她们的悲剧美,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忠贞爱情和崇高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