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赵次侯送行之作

吾生辞墓不辞家,未敢忘情且避哗。
畏此简书行有日,溷人笔札浩无涯。
君亲担荷微躯弱,身世艰难去路赊。
正合迟迟偏汲汲,辛峰凄断白云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赵次侯送行之作》是清代诗人翁同和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文人在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中“偶游汗漫即浮家,来听尘中市语哗”表达了诗人随性而游,随意驻足于繁华都市中的闲适生活。这里的“汗漫”一词,既指自由自在的状态,也隐含了对于世俗束缚的摆脱。接着,“小阁滞人天又雨,片帆迟尔水之涯”描绘了诗人在小阁内滞留、天公不作美的景象,以及船帆因天气原因延迟行程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于离别时刻的不舍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的后半部分,“先公昔主隐君家,镫火秋堂弦诵哗”,则转入历史的回忆,诗人回忆了先公昔日隐居时的宁静生活,以及家族中灯火通明、书声琅琅的情景。这种怀旧之情,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也透露出一种对知识传承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孤儿白发音容渺,老树孙枝岁月赊”,则将焦点转向了诗人自身,通过孤儿和老树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用“渺”字形容音容的遥远,用“赊”来形容岁月的漫长,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次韵赵次侯送行之作》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