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记恨,次亚卢韵

小倚银屏侧。偷眼觑、斜阳楼阁,红丝绣出。诉尽痴情诗一纸,燕子偏能衔得。生只愿、成灰成骨。似水年华飘泊也,替麝香、青写愁痕迹。叹此事,真凄绝。
歌残玉树伤时节。没奈何、酒浇红豆,临波争掷。文采南朝今渺矣,一一胸前扪历。忽听得、紫箫声咽。侬是朱兰难著土,被东风、点点吹成血。那忍对,伊人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记恨,次亚卢韵》是一首近现代诗人高旭创作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高旭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反思为主。高旭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1. 诗歌原文
    小倚银屏侧。偷眼觑、斜阳楼阁,红丝绣出。诉尽痴情诗一纸,燕子偏能衔得。生只愿、成灰成骨。似水年华飘泊也,替麝香、青写愁痕迹。叹此事,真凄绝。歌残玉树伤时节。没奈何、酒浇红豆,临波争掷。
  •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夕阳景色,引出了诗人对爱情和生命的感慨。诗中的“斜阳楼阁,红丝绣出”形象地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而“燕子偏能衔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期待。
  • 诗人感叹“此情真凄绝”,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在“没奈何、酒浇红豆,临波争掷”中,诗人通过对酒的描写,展现了他在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助感。
  1. 诗歌赏析
  • 《金缕曲·其一 记恨,次亚卢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生命、爱情和时代变迁的思考。
  • 诗歌中的“燕子偏能衔得”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观察,更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和对现实的不满。
  • 整首诗歌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回顾,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金缕曲·其一 记恨,次亚卢韵》作为一首近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命、爱情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