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秋千

舞袖凌空,彩丝摇曳垂杨径。树梢花顶。时见弓鞋影。
似燕乘风,欲住浑难定。凭牵引。缠绵无尽。弱絮游丝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作,它通过描绘主人公荡秋千后的情景和见到客人时的羞赧情态,生动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的少女形象。下面从多个角度介绍这部作品: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女性文学尤为发达,词作为其重要体裁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作者生平:李清照(约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以其婉约派词风著称。她的词大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
  1. 文学价值
  • 抒情手法: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如直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等,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面感。
  • 艺术特色:词中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写,如少女的动作和表情,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少女的情感波动。
  • 语言风格:李清照的词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叠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词作读来流畅而又不失深意。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上片描述了少女荡秋千后的慵懒与自然之美,下片则描绘了少女面对客人时的羞涩与矜持。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全词既有动态的美,也有静态的韵味。
  • 意象选择:词中使用了“露浓”、“花瘦”等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少女的娇弱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词中的少女形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纯真的感情,她的情感变化细腻而真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点绛唇·蹴罢秋千》不仅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女性的才情和情感,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