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公车去不还,从今信有望夫山。
赤绳虚系三生约,红泪惟馀两袖斑。
诀绝未亲真恨事,梦魂时傍见欢颜。
也知修短原无定,岂料荣枯顷刻间。
哭夫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夫子》是明末清初诗人章有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从内容上看,章有湘在《哭夫子》中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一自公车去不还”描绘了主人公因为公务而离开故乡的情景,“诀绝未亲真恨事”则反映了主人公与亲人之间的离别之痛,以及无法亲自告别的遗憾。《梦魂时傍见欢颜》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纠结与痛苦,他虽然梦见与亲人团聚,但醒来时却倍感凄凉,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反差,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厚。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哭夫子》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例如,“赤绳虚系三生约”运用了神话色彩的元素,象征着永恒的爱情;“红泪惟馀两袖斑”则通过泪水的颜色和数量来传达悲伤的情感。这些艺术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感人至深。
从诗人的角度来看,章有湘作为一位诗人,其创作背景和经历对《哭夫子》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时代,面临着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波折。这些生活经历使得他对生死、离别等主题有着深刻的感悟,从而在《哭夫子》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哭夫子》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章有湘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