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有湘
此夜难分怨晓钟,梦魂偏又到吴淞。愁情先上两眉峰。沧海一声临远道,兰桡千里破长风。可怜回首隔江东。 注释: - “此夜”指当前的时刻或夜晚。“晓钟”即拂晓的钟声,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结束。 - “梦魂”指梦中的灵魂,这里指作者在梦中感受到的哀愁。“吴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是作者梦魂所到之处。此处也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愁情”指作者内心的忧愁之情。“两眉峰”指眉毛的最高点
晚眺 岭峻隐青猿,松高飞白鹤。 山云挂树梢,风卷残英落。 新蒲已抽芽,细草媚嵓壑。 景物最伤心,桃李还如昨。 谁家少女郎,背立秋千索。 貌态衣不胜,欢笑风前乐。 春来无所为,斗草争花萼。 何事深闺人,终朝常寂寞。 注释: - 岭峻:形容山峰高大险峻。 - 隐青猿:形容山林幽静中传来的猿啼声。 - 松高:形容山中松树挺拔高耸。 - 飞白鹤:形容天空中有白色的鹤飞翔。 - 山云:指山上的云彩。 -
这首诗是杜甫为他的挚友、友人之子的悼念之作。下面是逐句的解析和注释: 第一句: 诗句:“瘦影临风忆所思” 译文:孤独的身影面对清风回忆着那些思念之情。 - “瘦影”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临风”意味着他独自一人面对风,可能有一种悲凉之感。 - “忆所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思念。 第二句: 诗句:“冰心裂碎更谁知” 译文:如同冰心被无情地撕裂,又有谁知道其中的哀伤? -
【注释】 振:摇动。银塘菊:即秋菊,一种花名。 间将:不时。玉纸:指精美的宣纸。新诗:指写给俞夫人的书信。 萧萧:形容大雁飞过的声音。虬(qiú)镫:灯柱上缠绕着龙形的铜饰,古代用它来取暖或照明。 翠微阁:在安徽黄山北麓,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相传为黄帝铸九鼎之处。 青鸟:神话中传递信息的信使。《山海经》记载,西王母的使者就是青鸟。 五色笔:《晋书·江淹传》:“淹少时,常有神光自书台照之,曰
以下是对《哭夫子》的逐句释义: 1. 蜀魄啼鹃道路长:蜀地的魂魄在啼叫中,如同杜鹃的悲鸣,其声远传,穿越漫长的道路。 2. 鹡鸰无复雨连床:鹡鸰鸟不再与伴侣同宿,象征着离散或孤独。 3. 中郎事业书千卷: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班固,以其丰富的著作和学识被后世尊称为“中郎”,此处用来形容事业有成、学识渊博。 4. 子敬人琴泪几行: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钟繇,以书法闻名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至日泊舟江上大风有怀”的意思是:到了这一天停泊在江边,遇到刮大风。“今节初逢起问程”,意思是今年节令刚到就遇到刮风了。“片帆轻”,意思是船帆被风吹得轻轻飘动。“旅魂欲到亲帏侧”,意思是我思乡的心情就像要飞到母亲的帷帐旁边一样急切。“一夜江声梦不成”,意思是一整夜都在听着江声而无法入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题干所给的提示,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思想主旨等进行具体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约702—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时期边塞诗人。此诗写妻子对丈夫远行后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逝去的夫子(指已故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几度悲秋秋已阑,回纹裁就向谁看。 - "几度悲秋":多次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悲伤。这里的“秋”既指自然现象,也象征人生的无常和离别。 - "秋已阑":秋天已经结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 "回纹裁就":比喻为死去的夫子制作了一件衣物,象征着对亡者的纪念和思念。 - "向谁看"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挑尽残灯泪满衣,空阶细雨正霏微。 - 关键词解释:“挑尽残灯”描绘了诗人彻夜未眠的情形;“空阶细雨”则表现了深夜的凄凉和寂寞。 - 译文与赏析:夜已深,诗人仍在灯下苦苦寻找着答案或解答,但最终发现一切都无法解决(或解答)。窗外,细雨如丝,轻轻洒在空荡无一人的庭院上,增添了几分孤寂感。 2. 愁凝长夜难成寐,梦到相逢不忍归。 - 关键词解释
注释:家园白牡丹,是一首描绘牡丹花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牡丹花的美丽。 赏析:这首诗以牡丹为题,展现了牡丹的娇艳之美。首句“天风昨夜曳仙裙”,以天风为引子,描绘了牡丹花在夜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如同仙女舞动裙摆一般。次句“缥缈高台一段云”,则进一步描绘了牡丹花的高远与神秘,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第三句“好共海棠春睡足,不将浓艳嫁东君”。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将牡丹比作春天的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