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 吊何云阳袁部郎

湘头宿草已多时。苦相思。赋新诗。人去薇垣,并遣问袁丝。犹谓云阳人尚在,归执手,共倾卮。
今年闻雁不胜悲。已心灰。泪如縻。又道袁丝,坟上白杨枝。天地榛芜人去也,耆旧传,更论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城子·吊何云阳袁部郎》是一首由湖南宝庆邵阳县人曾廉创作的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袁部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追忆与哀悼。下面将详细介绍《江城子·吊何云阳袁部郎》:

  1. 作者简介:《江城子·吊何云阳袁部郎》的作者曾廉,字伯隅,是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的人物。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是戊戌维新运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在戊戌变法期间,曾廉上书朝廷,批评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行为,并公开支持大学士徐桐。此外,他还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当时的文官体系作出了贡献。

  2. 作品原文:这首词的原文如下:“湘头宿草已多时。苦相思,赋新诗。人去薇垣,并遣问袁丝。犹谓云阳人尚在,归执手,共倾卮。今年闻雁不胜悲。已心灰,泪如縻。又道袁丝,坟上白杨枝。天地榛芜人去也,耆旧传,更论谁。”

  3. 作品鉴赏:《江城子·吊何云阳袁部郎》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此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思,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曾廉通过这首词,不仅抒发了自己对亡友的思念,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词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的交织,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曾廉的《江城子·吊何云阳袁部郎》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一位学者的文化成就和人格魅力,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与欣赏,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