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头宿草已多时。苦相思。赋新诗。人去薇垣,并遣问袁丝。犹谓云阳人尚在,归执手,共倾卮。
今年闻雁不胜悲。已心灰。泪如縻。又道袁丝,坟上白杨枝。天地榛芜人去也,耆旧传,更论谁。

【注释】

何云阳:即何景明,明代诗人。袁丝:即袁丝,字景文,号云台。

湘头:湘江源头。薇垣:指皇宫。

耆旧传:指老人相传的故事。

【赏析】

《吊何景明》是一首悼念故人之作。全诗从吊念的缘由、表现方式到对故人的哀思,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第一句“湘头宿草已多时”是说,湘水边长眠着何云阳明逝后留下的荒草,已是很久了,暗示何云阳离世已经很久了。第二句“苦相思”表明作者因想念何云阳而痛苦。“赋新诗”,是说自己在怀念他的时候写下一篇新诗。第三句“人去薇垣”,是说何云阳离开皇宫,不再回宫了。“并遣问袁丝”,就是同时遣散了宫中的侍仆,让她们去找何云阳的家人。第四句“犹谓云阳人尚在”,意思是,我虽然知道何云阳已经离开了皇宫,但是还认为他还活着,还在宫中。“归执手”,“共倾卮”,是说何云阳如果还在的话,一定会回来和大家握手,一起饮酒作乐的。第五句“今年闻雁不胜悲”,是说,今年听到大雁叫声,就禁不住悲伤起来,因为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都要飞往南方过冬;而今年秋天没有看到南飞的大雁。这句中的“不胜悲”三字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作者听到鸿雁南飞声时的悲痛心情。第六句“已心灰泪如縻”。这是说,听了雁叫之后,自己的心情已经非常颓丧,眼泪像线一样挂了下来。“又道袁丝坟上白杨枝”,这是说,听到雁的声音之后,又想到何云阳埋在墓地上的亲人。“天地榛芜人去也”,意思是说,现在整个大地荒芜一片,连草木都死了,而人都离开了这里,只有死人的坟墓还留着。第七句“耆旧传,更论谁”是说,人们传说着这些耆老们还在谈论着何云阳呢。

这首诗是诗人对故人的追怀之作。诗人在这首挽歌中,把故人比作春天,把故人之死看作是春天结束的标志,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此诗结构紧凑,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