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无稍识,甚人称阿蕴。昨夜东园忒风紧。正花时、有个海曲梁鸿,谁又说、邻舍封侯信准。
碧湘余胜迹,五代繁华,也不输江左金粉。看金字银牌,夹路排云,重重映、碧楼但楯。却不道、芦帘纸窗人,爱树影、山光月临鸱吻。
洞仙歌 · 寄女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寄女儿》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由清朝诗人曾廉创作。这首词不仅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吸引读者,还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观念。
词中“之无稍识,甚人称阿蕴”一句展现了作者对女儿的称呼,也表达了对其无知状态的遗憾。紧接着,“昨夜东园忒风紧”则描绘了一幅春夜风急的画面,为全词营造了一个生动的背景。“正花时、有个海曲梁鸿,谁又说、邻舍封侯信准”这几句则暗示了女儿可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凡的身份背景。
“碧湘余胜迹,五代繁华,也不输江左金粉”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怀旧和对文化传统的敬仰。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历史深度和文化韵味。而“看金字银牌,夹路排云,重重映碧楼但楯。却不道、芦帘纸窗人,爱树影、山光月临鸱吻”则进一步丰富了词中的视觉意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明和立体。
词的结尾两句“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则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情感体验中。这种突如其来的相遇和深刻的感情交流,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感慨。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洞仙歌·寄女儿》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对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同时,这首词还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美学追求,如音韵和谐、意象生动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洞仙歌·寄女儿》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诗词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传统诗词创作的热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