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 · 令洞庭杂兴

万顷平湖似镜,千峰列嶂如环。处处倪迂范缓,家家雾髻云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台令·洞庭杂兴》是清代诗人董元恺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董元恺,字少伯,号石农,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董元恺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为特点,其中《三台令·洞庭杂兴》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诗歌内容解析:在这首诗中,董元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象。诗中提到“宅有鸱彝少伯”,可能是指宅中有鸱鸮(一种猫头鹰)的形象;“巷传甪里先生”则可能是说街巷间有关于甪里的传说,甪里是一位古代的高人。这些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色彩,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 艺术手法:《三台令·洞庭杂兴》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山果赧颜可摘,湖鱼缩项旋烹”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洞庭湖上的生活画面,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点,如“宅有鸱彝少伯,巷传甪里先生”,使得山水之间更显人情味。这种写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审美价值:从审美角度来看,《三台令·洞庭杂兴》不仅捕捉了洞庭湖的自然美,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寄托。董元恺通过对洞庭湖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台令·洞庭杂兴》不仅是清代诗人董元恺的艺术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董元恺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清代社会风貌和自然美景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