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闺情

玉炉香暖频添炷。起坐浑无绪。堕阶萦藓舞愁红。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楼高不见章台路。更引流莺妒。数声和月到帘栊。惊破碧窗残梦、花屏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闺情》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词,表达了一位女子对闺中的思念和孤独感。这首词不仅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日常生活,还深刻体现了她内心的寂寞与期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连枝兰烛荧荧影。帘外秋风冷。神丝绣褥郁金香。不觉犀梳低堕枕函傍。纤纤玉指如萌削。数遍阳台约。脂殷粉弱最伤情。偏是行云梦好易为醒。

  2. 作者介绍

  • 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学者,曾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考中进士,并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获得博学鸿词科第一,被授予编修职务。他还曾担任过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等重要职位。在文学上,彭孙遹以工整和谐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的诗歌创作。他的词作同样受到赞誉,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
  1. 诗词赏析
  • 连枝兰烛映秋夜:“连枝兰烛荧荧影。”这句话描述了室内的景象,兰色的烛火在微弱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其光亮仿佛连成一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烘托出屋内的宁静,也反映了女子对于夜晚的一种期待与渴望。
  • 秋风带来凉意:“帘外秋风冷”,直接点出了秋风的特点,秋风带来了凉意,使得屋内的气氛更为寒冷,这无疑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秋风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可能隐喻着女子心中的孤独和寂寞。
  • 细腻的描写:“神丝绣褥郁金香”,这里使用了“神丝”来形容床铺上柔软而细腻的丝绸,而“郁金香”则暗示了床上绣有花朵,整体营造出一种华贵而温馨的家居环境。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间接映射了她内心的富足与奢华。
  • 动作的细节刻画:“不觉犀梳低堕枕函傍”,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细节:女子在整理头发时,不小心将犀角制成的发簪掉落在枕边。这个动作不仅展现了女子日常生活中的细心与温柔,也透露出她对于日常琐事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
  • 情感的抒发:“纤纤玉指如萌削”,这里使用“萌削”来形容女子手指的细嫩,如同初生的嫩芽一般。这不仅是对女子外貌的赞美,也暗喻着她内心的脆弱和需要被呵护。
  • 情感的深化:“数遍阳台约”,这句诗表达了女子对于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阳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是情侣约会的场所,这里的“约”可以理解为期盼、盼望。通过重复的“数遍”,突出了女子对这一情感体验的强烈和频繁。
  • 情感的升华:“脂殷粉弱最伤情”,这里用“脂”和“粉”来比喻女子的皮肤状态。虽然肌肤丰润,但因为过度使用化妆品而显得脆弱不堪,这反映了女子因思念而产生的伤感情绪。
  • 情感的觉醒:“偏是行云梦好易为醒”,这里“行云”通常象征着变幻莫测的情感或者梦境。女子在这里可能表达了一个愿望或者梦想,希望梦中的人能够回应自己的感情,但现实往往容易让人醒来面对现实的残酷。

《虞美人·闺情》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词作,它还深刻地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述以及环境的精心布置,彭孙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娇媚又哀愁的女子形象,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