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饮我酒,日落南城楼。
百语无一欢,相对如羁囚。
羁囚岂所怀,辛苦难自由。
失妇古云悲,况子罹重忧。
酒半掩袂起,涕泗咽在喉。
四时各有禀,胡为得其秋。
天地尚憯憺,子也复何尤。
九日同少符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同少符饮》是冯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与友人同饮时所感受到的悲凉与孤独。下面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进行详细分析:
-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冯煦,清代诗人,有江南才子的美誉。他早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曾任职安徽凤阳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等职。
- 诗歌创作:冯煦不仅是一位政治官员,还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中《九日同少符饮》便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 作品原文
- 原文:《九日同少符饮·其一》原文如下:
汪子饮我酒,
日落南城楼。
百语无一欢,
相对如羁囚。
羁囚岂所怀,
辛苦难自由。
失妇古云悲,
况子罹重忧。
酒半掩袂起,
涕泗咽在喉。
四时各有禀,
胡为得其秋。(注:原文中存在多个版本,以下以较为通用的版本为准)
-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通过对重阳节饮酒情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失妇古云悲”一句,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 艺术手法:冯煦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描绘和人物情绪的细腻刻画,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感伤又坚韧的人物形象。
- 作品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清朝光绪年间,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之时。诗人在重阳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饮酒,更显其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 个人经历:冯煦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科举出身到官场沉浮,再到晚年的辞官归隐,他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此诗作为冯煦的代表之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悲欢离合,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 后世评价:虽然冯煦的诗作在生前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品的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和重视。许多研究冯煦的学者和读者认为,《九日同少符饮》等作品是了解清末文人心态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
可以看出《九日同少符饮》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古诗,它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冯煦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重阳节的独特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