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憯憺,草木无不靡。
百里暮浩浩,下见旧时垒。
野鸟声何哀,啾啾沟壑里。
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
白日寒原昏,犹闻泣荆杞。
岂无侯与王,独以征战死。
有酒不能酹,悲风动淮水。

【诗句】

九日同少符饮天地一憯憺,草木无不靡。

百里暮浩浩,下见旧时垒。

野鸟声何哀,啾啾沟壑里。

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

白日寒原昏,犹闻泣荆杞。

岂无侯与王,独以征战死。

有酒不能酹,悲风动淮水。

【译文】
九月九日和少官一起饮酒,
天地宽广而苍茫,草木全都凋敝枯萎。
百里之外一片茫茫的荒野,
下面还能看到当年筑起的古城堡。
野外鸟儿叫声凄凉哀婉,
在沟壑里啾啾不停哀鸣。
成千上万兵马在此被歼灭,
战乱中无辜百姓不能申诉冤屈。
太阳落山的时候原野变得昏暗,
仍能听到那伤心的哭泣之声。
难道就没有诸侯和君王吗?
只因他们为了征战而死。
即使有酒也不能祭奠亡灵,
悲伤的风儿吹过淮河水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辽阔的边疆秋景图,表现了边塞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生死未卜、功业未成、身先死的遗憾和同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首句“天地一憯憺,草木无不靡”写秋天的原野上,一切都显得空旷而寂静,连草木都显得萎靡不振,这是对边塞环境的生动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接下来三句“百里暮浩浩,下见旧时垒。野鸟声何哀,啾啾沟壑里。”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原野景象,百里之外的荒漠中,可以看到曾经筑起的古城堡遗址,野鸟的叫声凄婉哀伤,仿佛在为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祈祷。

最后四句:“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白日寒原昏,犹闻泣荆杞。”则转入对战争本身的思考,成千上万的骑兵在这里被歼灭,战乱中无辜百姓不能申诉冤屈,白日下的原野显得更加寒冷和暗淡,仍然能够听到那伤心的哭泣之声。这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既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又有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和对生命价值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战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