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爆竹换年光,共上大家欢喜场。一礼亲朋相问讯,春觞定作几天忙。
苑里年节竹枝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苑里年节竹枝词》是清代诗人蔡见先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蔡见先,字子才,清代人。他的诗作多以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诗歌原文:
虎头山畔听潮前,此日风高又一年。
遍语插萸诸弟辈,题糕莫负菊花天。诗歌解析:
- 首句“虎头山畔听潮前”:描述了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虎头山是一处风景名胜,而“听潮前”则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次句“此日风高又一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和对新年到来的喜悦。这里的“此日”指的是过去的一天,而“风高”则可能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时的清新和活力。
- 后两句“遍语插萸诸弟辈,题糕莫负菊花天”:反映了家庭团聚和庆祝丰收的场景。通过“插萸”、“题糕”等传统习俗,展现了节日中的快乐和和谐。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和意境。
- 意象生动:诗中的“虎头山畔听潮前”等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有深刻的情感表达。
- 情感丰富:通过对节日习俗和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 文化背景:
- 节日氛围:诗中所描绘的节日场景,如“听潮前”和“插萸”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和节日的描绘手法。
- 地域特色:诗中的虎头山、插萸等元素,都是江南地区的特色,展现了清代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和文化氛围。
-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蔡见先生活在清朝,他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社会风俗。
- 时代背景:《苑里年节竹枝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包括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转型。
- 艺术成就:
- 形式创新:蔡见先的这首竹枝词采用了传统的竹枝词形式,但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融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使其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
- 主题深远:诗中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景象,还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苑里年节竹枝词》不仅展示了清代江南地区的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