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沪州东归

岷山远夹双江流,奇秀直到江阳收。岂无扁舟溯江上,凌云载酒思一游。
治平寺中塔铃语,风雨夜合南山头。闭门一月病难出,更有人事催归舟。
思奇好异要有数,天不假汝空强求。吾生去留缘作主,不必水有蛟龙山有虎。
故园得归姑早归,莫恋寒镫卧秋雨。舟人鸣钲呼晓发,汉嘉西望重云结。
空江蒙蒙鸡一鸣,好在峨眉半轮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沪州东归》是一首描写作者离开故乡后心境转变的古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黎兆勋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岷山的秀丽景色和治平寺的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的渴望以及因故无法归乡的无奈。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诗中的“岷山远夹双江流”形象地勾勒出了岷山的壮丽景象,而“奇秀直到江阳收”则进一步突出了岷山的神奇与秀美。
  • 游历愿望:诗人通过“岂无扁舟溯江上,凌云载酒思一游”展现了他渴望沿江游览、品酒赏景的愿望。
  • 寺庙生活:“闭门一月病难出,更有人事催归舟”反映了诗人因为疾病或外界事务被迫留在治平寺的生活状况。
  • 心境转变:最后两句“思奇好异要有数,天不假汝空强求”和“吾生去留缘作主,不必水有蛟龙山有虎”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豁达理解和对自己命运的主宰决心。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的“岷山”、“双江”、“塔铃语”等意象富有画面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既有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 节奏韵律:诗的节奏感强烈,韵律感明显,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1. 文化背景
  • 历史环境:黎兆勋的这首诗创作于清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国力强盛但内忧外患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情感和创作内容。
  • 文学流派:黎兆勋作为清代文人,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如宋濂、杨慎等人的文学作品对他有着一定的影响。

《自沪州东归》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它还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作者的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