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蝉

缘阴几日浓如幄,新声又喧嘉树。
避雀惊嘶,鸣条倦咽,响逐回风难住。
斜阳几度。
说不尽齐宫,旧时凄楚。
唤起残妆,为他描上鬓边去。
吴园犹记往事,向嫩凉院落,曾听伊处。
暑雨灯昏,冰笺粉砑,谱入丝桐更苦。
惊心时序。
怕转眼西风,一天寒露。
石井铜铺,砌蛩相伴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蝉》是南宋词人王沂孙所创作的一首婉约词,此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了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篇作品:

  1. 创作背景:《齐天乐·蝉》的创作时间是在北宋末年,当时金国南侵,南宋政权日渐衰落。这首词反映了那个时代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和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在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词人以蝉为喻,寄托了深沉的家国之思。

  2. 主题思想:《齐天乐·蝉》的主题思想深刻而复杂,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兴废的担忧。词人通过对蝉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不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齐天乐·蝉》语言优美,感情细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词人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成功地塑造了蝉这一意象,使其成为了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这种象征意义不仅体现在蝉的生命状态上,更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中。通过对蝉的刻画,词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了读者,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极强的感染力。

《齐天乐·蝉》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愁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词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