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鲥鱼

多刺何须恨,留鳞为护鲜。
清腴不受俗人怜。
说着江乡风味口流涎。
故国三千里,流人二十年。
牙齿零落负琼筵。
吾舌徒存,欲辩已忘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柯子·鲥鱼》是诗人许宝蘅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鲥鱼的风味与历史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词:

  1. 作者简介
  • 许宝蘅,字季湘,号巢云,浙江仁和人。光绪举人,曾担任学部主事、军机章京等职,后在民国时期任总统府秘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又任中夜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的诗作有《说文形系》《掌故丛编》等。
  1. 作品原文
    多刺何须恨,留鳞为护鲜。清腴不受俗人怜。说著江乡风味口流涎。
    故国三千里,流人二十年。牙齿零落负琼筵。吾舌徒存,欲辩已忘言。

  2. 诗词解析

  • 多刺何须恨,留鳞为护鲜:这里表达了一种对食物本质的喜爱,认为即使鲥鱼身上带有尖锐的刺,也应该被珍视,因为它的味道鲜美。
  • 清腴不受俗人怜:形容鲥鱼肉质细腻、味道清新,不被人轻易欣赏。
  1. 历史文化背景
  • 鲥鱼的历史地位:鲥鱼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鱼类,因其独特的肉质和味道而受到推崇。历史上被视为珍贵的食材。
  • 文人墨客的赞颂:历代文人墨客都有赞美鲥鱼的诗句,将其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1. 词的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词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鲥鱼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食文化的热爱。
  • 思想内涵: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传统美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1. 现代意义
  • 传承文化:通过介绍鲥鱼和相关的诗词,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美食教育:可以作为普及美食文化的教材,让人们了解和珍惜传统美食。

《南柯子·鲥鱼》不仅是一首描述美食的诗词,更是一篇关于文化传承和审美情趣的佳作。通过对它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的诗词艺术,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美食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