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元夕

去年元夕华灯里。谙尽愁滋味。
今年元夕月孤明。依旧无聊默坐、听深更。
江梅消息东风漏。人也如梅瘦。
冷香幽韵谱琴丝。却笑此情偏有、侍女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玉珍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她是袁枚友人张梦喈的传季女,有《得树楼集》《晚香居诗钞》四卷、《晚香居词》二卷。

《虞美人·元夕》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到作者的个人背景,还可以深入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张玉珍,字蓝生,又字清河、蕴山,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她与袁枚有深厚的友谊,袁枚对她也颇为欣赏,称其为“友人张梦喈之女”。
  • 张玉珍在文学方面有着不俗的成就,她的文学作品包括《得树楼集》《晚香居诗钞》等,展现了她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华。
  1. 作品原文
    去年元夕华灯里。谙尽愁滋味。今年元夕月孤明。依旧无聊默坐、听深更。江梅消息东风漏。人也如梅瘦。冷香幽韵谱琴丝。却笑此情偏有、侍女知。
  2. 主题思想
  • 此词以元宵节为主题,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节日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节日变迁的感慨。
  • 词中提到“依然无聊默坐听深更”,表达了作者在节日中的孤独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江梅消息东风漏”以及“人也如梅瘦”,运用了梅花的象征意义,寓意着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 “冷香幽韵谱琴丝”则描绘了节日夜晚的氛围,琴声伴随着淡淡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节日气氛。
  • “却笑此情偏有、侍女知”一句,透露出作者对这份孤独和寂寞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有一种自嘲的意味,因为这种感受只有侍女能够理解。
  1. 艺术特色
  • 《虞美人·元夕》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对节日氛围的描绘,既有细腻入微的观察,又有深情的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的力量。
  •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华灯”、“月孤明”、“江梅”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也加深了词的主题。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词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节日变迁和个人感受的独特见解。

《虞美人·元夕》不仅是一首表现节日氛围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